喜欢独处是这两年才越发明显的。从小因为是独生女经常独处,但没有任何的觉知,不知道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是一种没有办法改变的状态罢了。
随着年纪慢慢长大,经常还羡慕身边,有兄弟姐妹的朋友。也很嫉妒整天能够有很多朋友相聚,动辄闺蜜,发小之类。我就没有,我理解不了她们那种快乐,进而就排斥那种场合和状态。过了这段敏感期后,当我学会如何恰到好处的与人相处时,我也为我的适度而舒怡。这样,自己还是清静的。
现在,身边有朋友,但没有那种无话不谈的闺中好友,我也不艳羡这样的关系了。这样的距离至少能看到的大家都是比较美好的,要是真的让我在三十岁的年纪,突然去习惯将自己的隐私对某个人全盘托出,或者因意见不合争吵而后再感情如故,怕是很难了。再者就是,我很享受独立的空间以及独立的自我,不仅是单独在一间房子里,甚至是融入热闹喧哗的场合,偶尔,我独自前往,也是美好。
而对于小孩儿,都在倡导融入,合群。家长们想方设法的把自己家的还凑到一堆别家的孩子当中,也为了所谓的“不孤单”再生个伴儿,还是挺滑稽的。就像我昨天在高铁上,五六位妈妈带着五六个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原本倒是好事,大家组团玩耍也更有乐趣。可是途中,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摩擦,逗乐都守着妈妈们的约束。那要是真的让孩子们“合群”,不是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磨合,自己去解决相处当中产生的问题嘛。都让妈妈代劳,孩子不依旧是孤独的个体,而且也越不会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所以,我很宽慰的是,小时候没人逼着我去走入群体,当我自己愿意走入的时候,我便走入。遇到的人际关系的问题也就自然是我自己反省,面对。即便我缺失一部分叫做“深交”“友情”的东西,但我至少能够充分面对。
我们家的小男孩儿,我也不想过多干涉他的与人相处,现在的群集机会远比我小时候多。朋友、知己、哥们……不管多少代名词,这份有关友谊的情感他自己去相遇,相处。就算偶尔“孤独”也不错,适时的安静也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