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集体角色来安放自己,也需要剥开角色来认识自己,认识对你来说重要的人,重要的关系。[咖啡]
今天我想谈一谈我自己对于梁宁的角色化生存的理解和梳理。
角色是一个人的身份,我们去接触一个人,最开始看到的只是他的角色。我们和一个银行职员说话的时候,是在和这个角色产生交集。就像你看到一只寄居蟹,实际看到的只是它的壳而已。
集体是一堆角色。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而角色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训练我们成为需要的那个角色。好学生,好女儿,好妈妈……都是角色。孔子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给我们所有人都写了角色说明书,我们可以有处安放自己,可以按照确定的预期来处理各种关系。
当大家都被训练好收敛自我,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同类角色外壳的人,就会呈现出集体人格。
我们是怎么被训练成为角色的呢?一共有五个关键动作。1确定目标,就是要达到的结果;2建立恐惧边界,对于违反给予惩罚;3放入清晰的标的,即给出标准动作;4给予红利使他产生依赖;5不断重复,这不但是关键一点,同时可以树立榜样。
实际上,我们从小受教育,工作后接受培训,目的都是为了便于管理。
教育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是对人类社会美好的期望,如果人性本身就是美好的,也就没必要教育了。(莫名想到人之初性本恶的渊源)[可怜]
梁宁这个是在讲如何做一个用户体验好的产品。但我从自己的感受,延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如果和一个人一群人,不需要保持长久牢固的关系,那么,熟悉他们的角色定位,表层交往就可以。但是,如果期望一段感情,期望牢固长久的合作关系,就一定要去除他们的角色来感受他们、来认识他们,这样,你的选择就接近了真实部分,你的付出就不会是沉没成本,就不会无谓的空耗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基于角色的重要抉择是付钱失真的。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我想表达自己的一点感触。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环境,只有去掉角色化,去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基于共同的存在来感知,你们才会有稳定长久的关系。
谢谢各位关注,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