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世界读书日那天,忙碌中只读了几行字,真的惭愧至极。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确是这样,不读书的日子,仿佛灵魂缺乏清泉的滋润,枯燥又平淡。在阅读中长养灵气,生命才会开出绚烂的花!
超长待机的寒假已成为过去,回顾整整一百天的光阴,在静默中守候,在焦灼中等待,书本成了板小师生积极抗疫的不二法宝。当校园的春天再次启航,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新面孔,崭新的气息,怒放的生命,只因书海遨游任我行,简书创作我践行!纵观假期生活,不看不知道,统计吓一跳。百日读书生活里,我们的板小领读者们竟然以超高的产量让我瞠目结舌,100天里,全学区共有123位小小领读者悄然绽放光彩,在闭门不出的日子里,用书香为自己打造精神的象牙塔。领读者学生共计创作1233篇文章,总字数达64万字。当我看到密密麻麻的字数时,不禁为这群简书小达人默默点赞。在领读者老师的带领下,全校三分之一的孩子学会了给生命化妆,为自己美容。读书,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达成方式。
上周一午后,柳絮飘飘,我们在立夏的第一个诗意的午后,一夜清凉雨,满目花草新,柳花雪落,师生齐聚教学楼前,虽踩点隔着一米五的距离,但激动的心情是按捺不住的,当孩子们领到一张张金灿灿的奖状,脸上的盈盈笑意是读书带来的美丽享受。当我们嘉奖疫情寒假里那些用阅读滋养灵魂,以文抗疫的小小领读者时,我有种发自内心的感慨。虽然这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不难遇见“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璀璨耀眼。奖励给他们的《枣林》杂志,便是大家以后努力的文学高地,这县域内的小小文学阵地,也是板小孩子们用文学探路,走出一方精神天地的第一站,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定会实现。给予最佳领读小达人的《乡路弯弯》,则是本地农民女作家刘亚春老师捐赠的作品,选择这些,目的是为了告诉孩子们,不论身份,不论年龄,不论忙闲,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勤奋,阅读和写作会在光阴里为你悄悄开出一朵灿烂的花,滋润所有默默无闻的付出!我常说,文学,点亮生命之光!真的,这种朴素的升华,只有沉浸书本,体味阅读,流于笔尖时,我们才能有来自心间字里行间最真切的体验!
少年,追梦吧,学习是唯一廉价且踏实的台阶。而阅读,则是你超越梦想,与众不同的垫脚石!高贵与优雅,通过阅读,一样不少的让你拥有!
当我驱车冒雨去聆听一场讲座时,我在想,我以什么方式告诉我的孩子们,你们也可以到达顶峰?那日,风雨交加,几十公里的路途,仍觉不虚此行。因为遇见,就是美好。来自金昌文联的陈玉福作家,用接地气,极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他的文学追梦之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美丽姑娘,为了娘的嘱咐…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硬生生将自己活成了励志传奇。《建军大业》《八步沙》等一部部大片热映时,我们记住的是眼前这个敦厚朴实的作家,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当着大学教授,一部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作品问世,主旋律,红色经典,正能量……你可以用很多的词来形容他的作品。是的,一个作家若连最基本善恶美丑都不分,再好的作品也是失败的。良知,是每个写作者必备的硬件。倾听陈主席的讲座,原来,所谓成功,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停的学习,简单的道理,贵在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
这些天,我每每走在小广场上,看着老师们烈日下书写的一“地”书,仍旧感动着。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故事,都寄托着老师们的殷殷期盼。文化立校,当我们一起并肩携手走过,做阅读的领跑者,做创作的领读者,从我是教语文的到我是教人学语文的,再升华到我是用语文教育人的……若是这三重境界一一抵达,那时,我想,我们离教育的终极目标便不远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打开书本,拿起笔来,我们共同为自己,也为孩子画下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