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伊犁河的晨光洒满河谷,八卦城的街巷迎来首批游客,格登碑的剪影在风中矗立——这片被作家王蒙誉为"好地方中的好地方"的土地,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华诞。七十载风雨兼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用团结奋斗书写了从边疆末梢到开放前沿的华丽篇章。
在历史长河中筑牢同心根基。特克斯县城的八卦布局暗藏玄机,8条街道从中心辐射而出,正如中华文化"天地交而万物通"的智慧隐喻。66岁的靳文涛在易经文化园里向游客讲述着《周易》成语与生活哲学的关联,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滋养着各族群众的心灵。这种文化浸润并非孤例,在昭苏草原,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马蹄声,将各民族共有的马文化符号传遍全国;在惠远古城,林则徐的戍边故事与伊犁将军府的历史遗存,共同构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更令人动容的是格登山下的坚守。草克特格斯一家四代接力守边,"种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的信念已融入血脉。站在他们家门口抬头可见的格登碑,不仅记录着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历史,更成为当代伊犁人守护祖国统一的精神图腾。从夏塔古道到锡伯古城,一批批青少年在研学之旅中触摸历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心中生根发芽。
从边陲小镇到开放高地。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葡萄架下,汗尼克孜和女儿帕孜力娅正忙碌地制作烤包子,每月2-3万元的收入让"旅游饭"越吃越香。这个曾以铸锅为业的民族聚居区,如今108个网红家访点串联起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之路。而在伊宁市郊的菜田里,四川籍"种菜能人"彭昌金送出的210万株菜苗,已成为民族团结的"致富苗",让下潘津村的菜园变成了"聚宝盆"。开放是伊犁发展的关键词。在霍尔果斯口岸,金亿集团的果蔬每天以500吨的规模出口中亚,8万余亩种植基地连接着国内外市场,2023年15亿美元的出口额印证着"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活力。随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的建设推进,昔日的"千年驿站"正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交通网络的升级更添助力,9月21日开工的伊宁至阿克苏铁路,将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在互嵌交融中书写幸福答卷。霍城县朝南社区的就业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女工们赶制的江苏校服订单,将苏伊情谊缝进每一针线。"熟练工每月能挣3000元"的背后,是社区党建引领下各民族共居共学的生动实践。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吴秀芳工作室"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吴秀芳用退休工资资助400多个各族孩子的故事,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暖流在社区涌动。生态与生计的平衡是伊犁的发展智慧。经过五年培育,千亩木地肤种子田覆盖率超95%,既修复了生态,又为牧民增收开辟新路。这种发展理念让伊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了"高山峡谷、草原花海"的原始之美。从"阅见伊犁"全民阅读活动中央视主持人与普通群众的隔空对话,到六星街里俄罗斯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共生,文化润疆的实践让各族群众在精神家园中共同成长。
七十年岁月如歌,伊犁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当护边员的马蹄声与口岸的汽笛声交织,当八卦城的晨雾与产业园的灯火相映,伊犁正以"胡杨扎根戈壁"的坚韧和"石榴籽抱成团"的合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团结奋斗的印记,每一张笑脸都诠释着幸福生活的真谛——这就是伊犁献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