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建国号明
朱元璋40岁时,一边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一边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年号洪武,国号为明。
一个放牛娃到皇帝的逆袭告诉我们要敢于想象。
002 关注三农
战争太久,田地荒芜,朱元璋首先想到了恢复生产。他用免税政策鼓励农民开荒种田。
003 建章立制
朱元璋模仿元朝设立了各项机构,但执行的具体制度实际上被他逐渐改变。
004 科举制度
考试分为三级:院试(周县),乡试(省级),会试(全国),留到最后的精英们再参加皇帝的殿试。
005 读书人的荣誉
院试合格的人叫秀才,乡试过关的叫举人,会试第一名叫会员。殿试一甲的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006 官场新秩序
老百姓参加科举都是为了当官,随着科举进士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名门望族的势力在慢慢消退。这股科举势力就是后来的文官集团,他们上可威胁皇帝,下可统治百姓。
007 创造八股
八股自朱元璋起,到明朝中期已发展很完善。考试科目分三场:
① 考经义即四书五经
② 考实用文体写作
③ 考时务策论
008 八股文的局限性
八股文的写法十分古板,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这种考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选出的人才很多都是书呆子,为明朝的政治内乱埋下了祸根。
009 派别斗争
刚平定外敌,内乱就开始了。这两大派别分别是以李善长和刘基为首的淮西和淮东两大集团,最后两败俱伤。
中国向来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010 取消丞相制度
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的忍让其实是欲擒故纵之计,处死胡后,朱元璋随即取消了丞相制度。自此,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