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前时光,温暖而宁静。我轻轻抚着女儿的的背,她最近睡前总喜欢让我这样按摩她的背。
她说起白天我发火的事:我觉得你跟我大吼大叫的时候就像后妈。
我说:吓到你了?发火是不对。那你下次可以在我发火的时候提醒我。
小小苗说:我就说“后妈不要生气”
我说:后妈也太难听了
小小苗:那好吧,我就说“亲妈不要生气了”
我:嗯,下次我发火,你提醒我。
这也是我和女儿的一个约定吧。虽然发火也不对,但怎么办呢?再懊恼也发生了,能彼此坦城的沟通并试图为下次的事情做预防,做事前的约定,也好的。
以前的我发火后更痛苦,我无法接纳这样一个暴燥,疯了一样的我,我担心给女儿留下心理阴影,我无比担忧和自责。而现在我明白:这一刻开始那个过去的我已经无法改变,我唯有接纳。接纳不能改变的,而改变能改变的,就是现在和未来。以前的我总是会痛苦地想:到底为什么?我为什么就改不掉呢?很多时候我在自己发火的样子里看到小时候母亲对我们发火的样子,我知道这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母亲生气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却学到了这个样子,那我小时候受到的对待又转嫁到了我的孩子身上。可是就算知道原因又怎么样?现在我自己当了母亲,我了解了母亲的不容易,我在心里理解了母亲。可是我现在还是会发火?还是会忍不住做出错误的行为?这说明什么呢?还有哪里出现了问题吗?我就无法改变了吗?
今天看了《被讨厌的勇气》,好开心,好像又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了!人生中有时候无意间拿起的一本书就会完全改变之后的人生,《被讨厌的勇气》就是这样一本书。人生可以改变,性格也可以改变,发泄愤怒的情绪问题也可以改变。
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哲人: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从根本无法改变。是这样吧?
青年:那么,您是说与过去没有关系?
哲人:是的,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比如说发怒,虽说愤怒是一瞬间的感情,是突发式的感情。但是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比如我们在外人面前总是彬彬有礼,而越是跟亲密的人越容易发怒,因为亲人总是很容易原谅我们。而我们也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而我在和女儿大吼大叫时也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目的论”就是如此。
所以我每次边发火的时候还会边说:为什么好好说就不听,为什么非要等我发火?
我在心里有这样的认知,发火女儿会听话。所以我很容易失去耐心而发火,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很快达到目的。那么如果我坚定的相信,不发火好好沟通,女儿也会听话,并且下定决心, 一定要正面管教,那么当我下次再想发火的时候,我会冷静,我会想出更好的和善而坚定的办法来。
《被讨厌的勇气》中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可是越狱成功以后呢?以前的我们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正始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里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所以推荐大家阅读这本可以改变今天余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