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的路有点儿漫长,有点儿陡,那一天我们心血来潮趁着夜幕低垂之时连夜逃离这个樊笼般的城市,连夜赶回老家享受大自然的惬意。那一天,车子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蜿蜒蜒的像极了思乡人的情绪。
说来奇怪,我也算是一个老司机了,但是每逢回老家,人坐在车子后座就会晕车,每次都吐得七荤八素的,有时会一直恶心反酸。那一天也是一个月圆之夜,仿佛刚刚才元宵节就在眨眼之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不得不感慨时间的飞逝。
我因为晕车的缘故,一直窝在后座不吭声,把头深深地埋在座垫与玻璃窗之间,甚至不想去照顾三岁娃娃的情绪和要求。娃娃自个儿玩累了,于是移到我的腿上安稳地坐着,他目不转睛的盯着窗外看,看了好久好久。后来我忍不住问他在看什么呀?他的眼睛里发着光,仿佛发现了一件新奇有趣的玩具那么开心。
他告诉我:“妈妈,那是月亮”。
“对呀!”我说,“那是月亮啊,圆圆的月亮,你不是见过的吗?”
三岁的小娃娃激动地用一只勾着我的脖子,一只手指着车窗外的月亮说,“妈妈,你看,你看,月亮跟着我们的车子走呢?”
我仔细一看,真的诶,月亮跟着我们的车子一起走呢?我们的车子开得快月亮也跑得快,我们的车子停下来月亮也停下来。虽然很早之前我就知道这只是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用孩子的眼光去看看月亮看看这个世界。
宝宝问我:“妈妈,月亮去哪里啊?”
我想了一想告诉他:“说不定月亮也回家呢?正好跟我们顺利而已!”
车子开过一条山路,月亮被一座很高很高的山挡住了,宝宝又惊奇地问我月亮去哪里了,我说月亮可能躲猫猫去了吧?也许月亮跑到青海小姑姑那去了。”
小娃娃说:“对,月亮一定是去青海姑姑那里去了,一会儿它就会回来的哦?”
再一次在空旷的田野上看到月亮跟着我们的车子奔跑时,宝宝想了很久奶声奶气地告诉我,“妈妈,月亮是不是没有家啊?”我回答他:“对呀,说不定月亮真的没有家呢?”
“那我们带月亮一起回家好不好?”宝宝稚气十足地问到。
“好啊好啊,那我们就带月亮一起回家!”我开心地笑着说。
接近个把个小时的行车,我们终于到家了,临下车宝宝第一个转身就去找天上的月亮,他手舞足蹈地告诉我,“月亮真的跟我们回家了!你看,你看!”
我确实看到了那一轮明晃晃的月亮,柔和的月晕铺展开来,衬托着整个天幕异常地明亮。原来又是一个十五月圆之夜,那一个晚上的月亮,连同陪小孩一起讨论月亮跟我回家这个场景时的童真和温暖,一直亮在我的记忆中,挂在我的回忆里。
月夜思乡,那是一种美好的传信,月圆之夜带着月亮回家,那更是一种美好的传说。
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若能将内心的真实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把自己的情感和大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那他就能真正地看到月亮的美,看到宇宙的美,看到生命的美。
夜幕笼罩下,带着月亮回家。江水、山脉、天空、原野、古树、花林、飞霜、迷雾、皎洁的圆月、归来的游子、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这一切构成了一副完整的且充满哲理与情趣的画卷。那绚烂多彩的风采,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往返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