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读宋词,最爱苏轼的这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今读宋词,心境与少时自是大不同。
少时读词,如品香茗,唯爱词的清新别致,读来口齿留香;而今读词,如饮醇酒,隽永旷达之作,才算得香味绵长,方能深得我心。
宋词多发悲声,虽不乏清新别致、意味悠长之作,然多限于伤春悲秋、儿女私情、闺帏逗趣,终是有所局限,格局太小。
偶有悲壮豪放之声,如辛词、范词等,却稍嫌豪放有余、隽永不足。
独苏轼词不拘一格、脱出俗套,抒抱负、展心胸、怀古、悼亡等无所不用,风格旷达而隽永,豪放与清新兼得。
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放达不羁,又有“似花还似非花”的绮丽柔情;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志凌云,亦有“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清新隽永。
文风清新洒脱,不落俗套。并在其中贯穿自己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想,可谓将宋词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
苏轼此词,交代了写作背景。当时苏轼正值人生低谷,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道中遇雨,且无雨具,不但不觉狼狈,反豪气顿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最后在料峭寒风中迎来山头斜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象一下,当是时,苏轼此人临风雨而不惧,潇洒徐行,是怎样的旷达不羁、坦荡洒脱!由此也可看出他乐观豁达、不屈服于逆境的人生态度。
人生有顺境逆境,有成败得失,亦有荣辱祸福,只有以坦荡、超脱的心态去面对,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重新出发。
我喜欢此词,更喜欢其中作者旷达乐观、坦然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