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34-3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34.前两天至海沧双十附校。参观陶艺馆时,我无限感慨,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再有一次童年,回到这样的小学再上一回学。明云兄随即应和,是啊,我也常有这样的感慨。邓晓芒先生说:“中国古代的'艺',最初是劳动生产的一个概念,即'种植'的意思。”之所以说教育是手艺活儿,乃因教育是“种植”各种可能性的特殊劳动。陶艺馆的价值恰恰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好的教育起源于好奇,起源于各种可能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35.两天前午饭后,与刘江河校长在他的办公室茶叙。谈到“学校文化”,我一再强调学校的文化个性,强调办学理念乃学校文化精神的精神,马虎不得。我举例说,判断学校是否有文化个性并不难,当你做的那套文化体系可移植至任何一所学校,就说明它毫无个性可言。关于育才小学的学校文化,我和老凌一致认为,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必须回到源头细细梳理,学校文化应做植“根”的工作,即在传统与继承的基础上做发展的文章。有“根”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个性,独一无二,又活泼泼。                                                      聊到“传统”,刘校长给我展示了不少他费尽心思收集来的“老东西”,比如学校民国时期的成绩报告书。我爱不释手,让帮复印一套带回来。这次交集,我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和情感更深一层。说不定哪天这些“老东西”让我有新发现。学校的“新文化”也就由此而生。


36.可能是走路多的缘故,我对海沧越变越文明有深刻的体会,比如,每次过斑马线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几乎所有的汽车都会自觉停下来。人让车,还是车让人,这是文明的分界线。                                                                      或许你会说,别矫情了,要是不罚款扣分的话,谁让。且慢,有些文明是“罚”出来的。作为手段的“罚”,若能达到更尊重生命的目的,就是文明的胜利,比如罚酒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