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是怎样的一个江湖
刷朋友圈,几乎成了现代人闲暇时最无意识的动作。这大概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关,我们太忙了,而线下交际成本太高,自然地,朋友圈就成了满足交际需求的替代性工具。
我的交际原则是宽进严出,所谓宽进,就是凡主动加我好友的,我一律通过;所谓严出,则是凡在朋友圈打广告或晒低俗内容的,一律屏蔽。所以,在我的朋友圈中,就少了两种生态,一种是无节制地发广告的,一种是无脑地晒低俗内容的。发广告的就像以前满街发传单或挨家挨户推销产品的,行为虽然讨厌,但精神可嘉;至于晒低俗内容的,则像以前那种口无遮拦地把自己家中的烂事全抖给人看的长舌妇,不仅拉低了自己的人生,还影响了她整个朋友圈的形象,这种人,我称之为庸俗的真诚。
与庸俗的真诚相对的,是高贵的真诚,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高贵的,通过朋友圈展示出来,也是高贵的,在他的朋友圈,你也会慢慢变得高贵。如果你是会反思的人,你的朋友圈会慢慢减少广告的转发,删去低俗内容的无脑展示,同时,也会反思现实生活种的自己,一点点变得高贵。
朋友圈中还盛行三种启蒙主义,一种是真正的启蒙主义,他们坚持读书,思考,写作,对热点事件发言,希望以自己的深刻去提升吃瓜群众的肤浅;一直是伪启蒙主义,他们自己不怎么读书,根本不会思考,至于文章,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然而他们喜欢转发文章,就是那种有毒的鸡汤;一种是愤青启蒙主义,他们发表极端言论,转发愤激文章,站在道德制高点兜售无根据无理性的观点。后两种启蒙主义也在我的屏蔽之列。
朋友圈中还有一种投机主义,他们将自己的朋友圈分类,一类是亲朋好友型,在这个圈中,他们互相点赞,谈情说爱;一类是狐朋狗友型,在这个圈中,他们尽可能低俗,淋漓尽致地演绎着生命本能;一类是关键人物型,比如上级,在这个圈中,他们把自己打扮成(伪装成)(夸饰成)求知者、工作狂、乞怜者,让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看见。如果一个人偶然跨界,看到了一个人的三种形态,你就会佩服上帝,他老人家创造的人物,比小说家更精彩。
理想的朋友圈,我以为是志同道合型的,在这里,可以保持沉默,可以快意恩仇,可以没有客套,可以发发牢骚,但必须有边界感,不能把卧室当作客厅,不能把私愤说成公仇,就像一个聊天的沙龙,每个人都能够真诚而从容。
朋友圈的江湖,可能还有更丰富的形态,它的水到底有多深,我其实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