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标题是不是以为我会写电影《无名之辈》的影评,算是,也不是。
我们先来看看何为无名之辈,无名之辈多指处于社会底端,被生活蹂躏籍籍无名的人,在大部分人眼里,他们是失败者,只能在自己狭隘的圈子里聊以慰藉的人。
让我想要写这篇文章的引子源于前天翻朋友圈时,看到大学舍友董姑娘发的一篇悼文,我认真看完,有点感动,也有点难过,便萌发了想要为这个悼文中已去世的普普通通未曾见过面的杨师傅写一篇文章,仅做缅怀。
我征得董姑娘同意后,问她是否可以语音再告诉我一些关于杨师傅的故事。
她说:“好”。
根据他们医院急诊科崔医师写的悼文及董姑娘的语音我了解到杨师傅年纪在50开外,是急诊科的一名担架工,平常的工作就是护送急诊病号去各科室做各项检查等。
他是属于那种憨厚平和的人,平时逢人喜欢笑着热情的打招呼,大概都是些“吃过饭了吗,又值班呀”之类的简单寒暄,然后自顾自地追加一些唠叨。
崔医师说因为平时急诊科很忙每个人都是连轴转,心累身体也累,很多时候他们都没有耐心去听杨师傅的唠叨。
但他们都知道杨师傅为人是真的好,就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毫无心机的善良与热情,虽说接触不是特别多,但都看在眼里的。
杨师傅常常是急诊电话一响就随叫随到,遇事再难也都不会有不好的脾气,每个病人几乎都是他自己亲身送往病房,运送病人这方面科室的人对他都很放心,是个做事稳妥认真的人。
有时科室订了饭因为临时有紧急病号会来不及吃,最后都会给他,他会连声道谢,很懂得感恩。
崔医师曾把饭卡留给他用,没到一天杨师傅又还给崔医师了,由此看出杨师傅是个不爱占便宜不喜欢亏欠别人的人,就是个本本分分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人。
我猜虽然平时在急诊室里忙忙碌碌的,但杨师傅内心肯定是觉得很充实的,因为他有被需要的感觉,因为他从这份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与价值。
他喜欢和科室的大夫还有护士们打招呼,喜欢唠叨着让他们注意身体,就算被觉得烦,他也喜欢在这里工作。
他是个三无人员(无家属、无证件、无钱…)平时生活很节俭,没离婚前对老婆也很好,攒的钱基本都给了他老婆。
总之,是个很好的人,虽然有一点唠叨,但从她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科室的人都很喜欢杨师傅。
但是,在三天前,杨师傅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据崔医师的文字,应该是半夜猝死在家中,身边没有一个人照顾陪伴,等到有人发现时杨师傅已经全身冰凉……
他的心电图是普通T波倒置(冠心病),属于突发,很意外,也让他们科室的人很惊愕。
虽然在医院工作的人大多数已经看惯了生死,对生离死别有一些麻木,但是对于一个天天出现在你眼前,会跟你打招呼,会亲切问你吃饭没,问你怎么还没下班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与自己无关的陌生人了。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通,他们与杨师傅有了一些温情联系,就这么突然的走了心理上很难接受~
就是昨天还一起开玩笑打招呼的人,今天就已经躺在冷冰冰的停尸间,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说是轻易战胜不了这种情感羁绊的,根本不敢相信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突然就永远的离开了……
他是一个热心的好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没有子女去悼念,在离开热气腾腾的人世间之后会很快被人遗忘,会感觉莫名的辛酸。
所以这篇文章是为杨师傅,也为生活中更多的这样籍籍无名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无名之辈,想为他们写一点东西。
也想对杨师傅送上一句祝好,愿他离开的路上不再有痛苦,没有黑暗笼罩,也不再是寒冷无助,希望有的都是温暖明媚的阳光和欢声笑语的天堂。
下面是崔医师写的原话:
我想给这样一个好人留下一段文字,留下一条朋友圈,可能过些天都会淡忘,但是一个好人应该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杨师傅的离开对我们最大的感悟就是: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亲人,还要学会始终做个心地善良的人。
因为社会上有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的存在,我们才能拥有更方便更美好的生活。
写的真好,为崔医师点赞,的确是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于底层,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几辈子都跨越不了的鸿沟。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生而为人,专属于人类的情感链接不会断,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温暖,只要有那么一点触动到我们,那就是一种美好的传递,我们需要给他们爱的回馈。
他们也是城市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说他们是尘世间未被加冕的英雄,你们同意么?
我相信杨师傅即便是走了,也依然发着光,照耀着更多人,虽为无名之辈,但一定会有很多人记得他,他的每一份温暖每一份感动都会被好好珍视并且被很好的传递下去……
最后想送给看到这里的你一段话:
如果你对生活失去希望,你要相信所有人都希望你好好活着。拉上窗帘,打开音乐,睡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以为只有你被生活玩弄,其实我也一样,胆小,粗心,自卑、有很多不顺……
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愉快的相互陪伴走完剩下的路~看到特别特别绚烂的烟花绽放~
比心,爱你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