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意大利著名品牌杜嘉班纳将要在上海举办时装秀,并且邀请了许多一线明星走秀、看秀,原本是时尚圈的一件好事情,谁知道走秀还没开始,该品牌设计师因为一系列辱华言论惹怒了全国网友,引起一篇讨伐之声。
对杜嘉班纳的口诛笔伐确有必要。这样的洋品牌在海外市场极为萧条的情形下,靠着刚刚觉醒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它们不思考如何让品牌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却对给予其又一次复苏机会的中国及其人民进行极端侮辱,实在是强盗行径。然而在声讨杜嘉班纳之流的同时,我倒觉得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分析国人在文化上的不自信与不自觉。
毫无疑问,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国人民购买力也水涨船高,已然成为世界各国著名品牌的必争之地。世界各大著名品牌纷纷采取各种形式吸引中国顾客,意图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洋品牌的蜂拥而至让陡然一下富起来的国人有点猝不及防。过去只能在港台影视剧中听说的洋品牌就这么呼拉拉地冲到了眼前,国人难免有点难以抑制的兴奋与冲动。长久以来对所谓名牌的渴望在那么一个瞬间喷薄而出。
一时间,只要是跟“洋”沾上关系的似乎就意味着高品质。这个情形,在中国历史上似曾相识。对,就是满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洋火、洋油、洋蜡、洋布,都是洋气的不得了,好用的不得了的好东西。
洋品牌通过代理、直营、海淘、代购都各种形式进入到国人的生活各个领域,国人对此也是格外买账,趋之若鹜。不说别人,就但看我自己家中,洋品牌也是随处可见。小到孩子的文具,大到家用电器,都有洋品牌的身影。
洋品牌为了博国人一笑也是无所不用其极。GUCCI的生肖狗头设计,LV走秀款上的各种刺绣汉字等等。然而,与此同时,洋品牌的各种质量问题也是屡见不鲜。继达芬奇家具产地造假之后,洋快业也集中爆发诚信危机。肯德基、味千、DQ等“洋品牌”都爆出各类问题。
假“洋品牌”伪造身份卖天价,真“洋品牌”用国产材料赚取暴利。从食品安全到虚假宣传,“洋品牌”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肆意“鱼肉”消费者。
杜嘉班纳的这次大逆不道事件则是在洋品牌的斑斑劣迹上又加上了重重的一笔。
国人如同被棒喝一般:洋品牌原来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又或者它们一直没变,是国人的心态被它们改变?
在追逐洋品牌的时候,我们甚至忘记了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甚至忘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甚至忘记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匠人精神与匠人技艺,甚至忘记了国货也有精品。
在追逐洋品牌的时候,我们将海外奢侈品的品牌烂熟于心,却根本不记得同类的国货有哪些精品;我们将海外奢侈品放在城市购物中心最显赫的位置,却让国产拳头产品躲在犄角旮旯;我们将洋品牌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却没有精力去保护一个新兴升起的国货新星;我们羡慕洋品牌背后的强大技术力量,却没有拼命钻研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追逐洋品牌的时候,我们渐渐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放逐脑后,常常以获得一两个洋品牌的中的奢侈品而沾沾自喜。现在想想,杜嘉班纳们的嚣张,或许与国人一度对其的热捧不无关联。如果国人不是那么迷信,它们的跋扈气焰又如何得以产生?
所以,在对杜嘉班纳们进行声讨的同时,请冷静地思考如何以此唤醒国人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同样是一件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