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部分年轻干部身上发生了“油条”现象,他们表面看似情商高,在人际交往中油嘴滑舌、称兄道弟,工作中浑水摸鱼、偷奸耍滑,让人全无好感又无可奈何。
事实上,每一个深谙职场潜规则的“老油条”都由“小油条”演变而来。只是“小油条”隐藏在年轻面孔之下,油得更隐蔽。他们有的立“佛系”人设。自认为晋升无望,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按时点卯、得过且过;有的以“通透”自居。自认为了解了一些体制运作的本质,一进单位就心想着拜大哥、拓人脉,满脑子想着“抄捷径”“攀关系”却不讲究实干,将“烫手山芋”“难啃骨头”通通以能力不足为由甩出,不敢担当也不愿担当。
以上种种不免让人产生疑惑:为什么部分年轻干部丧失了老一辈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气和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有人说是所处时代不同,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年代,年轻人将“主战场”转向享受生活而非工作,慢慢就过上了不争不抢的“佛系”日子;有人说年轻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被“老油条”带偏,把一时的成长受挫当成单位不公的缩影,干脆主动跳入“油锅”,挖空心思拜师学艺、报团取暖,妄想靠着左右逢源拉票数,八面玲珑求提拔。
“小油条”的不思进取在短期看似占到了“便宜”,实际上没有练得真本领,在人生的起跑点站错了“跑道”,错失了在人生大道上发光发亮的机会,因此对于“油”必须管在萌芽处,防在未然时。
打好思想“强心针”,从源头上掐断“小油条”苗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信息大爆炸时代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重重。很多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思想根基不稳、理想信念不牢,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仔细研读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著作选读》等理论知识,在求问、求知、求是中深挖“精神富矿”,汲取“成长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在学思践悟、真信笃行中练就“铁肩膀”和“硬本领”,在“润物细无声”中确保思想上的“清爽”。
划清边线“不越界”,从生态上净化“小油条”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年轻干部与老前辈走得比较近,但学到了某些不太优秀的思考方法及学习方式,老前辈本身是有很多“经书”是值得年轻干部去取的,但一定要“挑肥拣瘦”,学“老”不学“油”,主动与“叫不醒、教不会、推不动”等倚老卖老、八面玲珑的“老油条”保持距离,多向正能量的领导同事学习政治敏感力、沟通交流能力、专项攻坚能力和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勇气,培养“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我先上”的责任担当,主动走出“舒适圈”,在实践锻炼中多捧“烫手山芋”、多当“热锅蚂蚁”,在工作中不断积攒经验、在苦拼中不断成长进步,争取早日成为干部队伍中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