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听故事,鉴人性。
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道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成立。
001 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
作者讲了两个人的遭遇,一个是一位校长被一个小女孩诬陷耍流氓,一个是演员孙菲菲在剧组遭遇不公却没人敢站出来发声。这两件事情体现了沉默的大多数以及人性的冷漠。
我们是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围观者,但当我们请求目击者说出他们所看到的事情,得到的回答只有摇头、摇头、再摇头。当我们想帮助别人时,发现缺乏一个支持我们的环境。而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又会遭遇大面积的沉默。
简单说,此两起事件及我们的日常,所遭遇的不是人心冷漠,而是人性中那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阴寒:恐惧。你掌握了一个人心中的恐惧,你就主宰了这个人。
阻碍我们前行的最大障碍,是内心深处,那些自幼年时累积起来的恐惧。能够辨识内心恐惧并战胜它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恐惧很狡猾,它会伪装成抱怨,伪装成愤怒,这几乎所有的情绪,都是恐惧的变身。愤怒或抱怨,不过是我们被自己心中堆砌的黑暗吓坏了。
作者深刻的分析了人性冷漠的根源--恐惧,然而并没有给出如何战胜恐惧的好建议。
自我成长的路上,如何克服恐惧?我想薇安老师提倡的“不要脸”精神能够帮助我们。不要害怕当众演讲,就当听众是一群小动物,并且80%的时间他们是在走神;不要害怕犯错,因为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其他人不会一直记得你犯得错误;不要害怕主动链接他人,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期待别人先抛出橄榄枝。。。
另外学会观察他人,观察他人的而恐惧,我们就会清晰的看到自己。
002 事业成长法则
这个法则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是卖点:就是你要卖的东西,你得拿出东西来跟这个社会进行交换。
二是认可点:市场、老板或同事接受你的程度,就是成交的可行性。
三是普及点就是能够迅速地、大面积地被认可的卖点。
卖点人人都有。认可点需要对接,就是让对方承认你这个的确是个卖点,这一点也容易。所有的难都在普及点上。
市场普及面的对接,需要一个标准时间。常态是三年,周转期是五年。职场的周期也差不多。
古语说,是非经过不知难。其实这个难,就是误判了事情的行进周期。你以为三分钟成功,其实可能需要三年,你不难谁难。耐心等待事业这株树,开花结果,这期间最需要的是温和与淡定,而不是什么惊人的能力。
003 认可他人的成就
这一节写了三个故事:陈胜揭竿起义为陈王后将前来投奔的乡党们全杀了;戴笠成为军统头子后,昔日他同学叶世彦一见面就揭戴笠以前的丑事,被戴笠送回了老家;一位事业有成的老大哥,碍于情面给当年的发小安排了工作,然而发小却在在员工面前破坏他的形象。
从陈胜的乡党,到戴笠的同学,再到老大哥的发小,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对他人人生成就的不认可。
不能接受现实,往往是因为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人类的天性,会夸大自我的优点,无视自我的缺点。同时夸大别人的缺点,无视别人的优点。
知道人性的必然,知道我们的心是何等脆弱,就知道该当如何选择:要记住,我们的认知是存在缺陷的,那些被我们蔑视的人,有朝一日突然间人五人六起来,那只能说明我么你的认知错误,而不是这世界出了毛病。
004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心理学院教授威廉.尤尔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研究人在逆境时的表现,发现约43%的人遭遇逆境后神清气爽、愈挫愈勇、矢志奋起,最终成就了事业;约46%的实验者,顿时一蹶不振;还有约11%的人,逆境也好顺境也好,都没有什么感觉。
专业人士会偷偷告诉你,这几类人的差别在于对于不确定性及确定性的规律认知上。朝正确的方向努力能使自己变得优秀,这是确定性;努力但未必能成就事业,这个叫不确定性。索罗斯、乔布斯等他们就是对此认知清晰的人。他们在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过程中,活得快乐,不去想那些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当然不会有挫败感。这类人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43%的人,于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之人,一旦时机来临,自然一飞冲天。
但并非每个努力者都能够获得机会,这其中的差别又何在呢?同样的努力,也要拼品质;低质量的努力,不过是苟且。高品质的努力,意味着诗和远方。同样的付出,当机会来临时,更高品质的努力更有胜算。
005 不功利的阅读
作者举了几个短视的功利教育是如何毁掉孩子的例子。为了高考,许多父母和学校,强迫孩子背水一战,不得读或者尽量少读与高考无关的书籍。这严重摧毁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缺少了基本的阅读素养,许多孩子内心变得单薄而自闭。
真正的阅读,至少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第一,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的快乐。最具价值的阅读,恰恰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阅读是对新世界的观察。
第三,功利性的阅读,已经伤害了你的大脑,过强的条件反射会让你在每本书面前,产生这本书有用还是没用的第一意识。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重新开启你的大脑,更能够把握飞速变化的未来。
第四,你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但阅读量不足,哪怕再优秀,也不过是个踏实稳重之人,而无法达成优雅与教养。这个心愿,非阅读无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