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主要市场是中东,非洲等不发达地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产品上并没没什么本质差异化。类似于标准化产品。此文只讨论从中国进口。
综合来看,大客户直接进口,中小卖价从当地拿货合算。
一、 直接进口优点
1,可选择性高
目前中国有太多卖价,有外贸,有工厂。而且信息发达,交流沟通便捷,已经处于买方市场,买方议价能力强。 因为刹车片产品,差异化不明显,质量分化大同小异。客户主要关注点:质量,价格,服务。
而对非洲市场产品差异更小,由于当地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是主要流通的还是便宜的产品,甚至有些人只关注价格。
这类市场做起来并不简单。
同质化竞争严重。 现在最大的溢价空间是信任问题。外贸行业,生产周期长,运输距离长,身处异地,对双方风险都比较高。
如果你能在当地有分销点,办事处,有助于解决信任问题。但考虑到非洲国家的安全问题和生活环境还有公司实际情况,目前来看,去那边设立办事处和分销点的机会不大。
但这是个方向,未来会有这么一段的红利期。
目前的付款方式:主要是T/T 和 B/L 。对非洲国家,考虑到成本和安全,这两种是主流方式。
2. 议价能力强
直接进口的往往是大中型批发商,手上需求量不小,是各个工厂争抢的对象。目前中国在这种中低端制造业上,产能过剩。
商家很多,各种线上线下平台,老外获取商家的信息方式很多,这类客户必然会多方比较价格。再加上产品大同小异,国内各制造商常常是搞价格战。之前碰到好几次这种情况,老外拿着其他厂商的PI来向我这压价。这样比来比去,价格无限逼近成本价。
3. 利用账期加杠杆
在与客户熟络之后,主要运用的付款方式是B/L.这样客户仅仅付20% - 30% 的成本,货物到港后甚至拿到货后一两个月,才支付尾款。这样,生产和运输的这段时间,都是在压制造商的钱,这样,老外那边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二、直接从当地拿货
1. 简单省事,省去寻找制造商和沟通的成本
2. 不必承担质量风险和其他运输,货款方面的风险。
在当地拿货,往往都是现货,这样质量方便检查,付款即可提货。甚至有些还可以赊销。
3. 可选择性低
无法获取定制化商品。
未来中非外贸发展方向还是以大经销商为主,规模效应下,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议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