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上网时,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女大学生之死:她是撑起整个家的长女,因一块霉烂的腊肉含泪而去》,内容如这标题一样,让人心痛不已!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生活在赤贫之家的女孩儿,早起给家人做饭时,一块过年时亲戚送来的腊肉从门上掉下来,见已发霉,学医的她认为吃了对身体不好,便顺手喂给了猫。一直舍不得吃腊肉的父亲说了句“不懂得珍惜东西,估计你也读不成书”。话音刚落,女孩儿不知从哪找到一袋百草枯,当着父母的面喝下……
在评论里,有人说她“心理素质如此之差,以后走上社会更容易寻死”。也有人说“多大点事,还喝农药,这孩子心理有问题,父母白养你了!”……
而我却不以为然!
一个从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靠打工,勤工俭学供弟妹读书的坚强姐姐;一个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照顾瘫痪的父亲,照顾母亲,为了父亲放弃自己喜欢的唱歌而选择学医的孝顺女儿;一个身上穿着母亲捡来的衣服,却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个家穷,依然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的顶梁柱……她的心理承受力并不差,反而比一般家境殷实的孩子更加坚韧!
生活对她来说,一地鸡毛; 活着对她来说,只有痛苦!
然而,在她看来,外界的一切痛苦和委屈,她都可以去承担,可以去忍受。却唯独不能接受来自最亲近人的辱骂。真正逼她走上绝路的,是来自于父亲的语言伤害,尽管这只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像剑一样,插在她心里,让她对父亲失望,对这个家失望,她感受不到自己倾尽所有一直付出的这个家的温暖。
同样伤人的话,不相干的人说出来,可能我们并不在意,而从父母、至亲口中出来,这种杀伤力却可以增强千倍、 万倍……而事件中的女孩儿平时压力过大,这种“杀伤力”斩断了她对生活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她选择了离开,选择了逃避……
而这种伤害,与家庭贫富无关,却与父母的教育方式,说话方式有关。
这种“杀伤力”,我也曾感受过!
02
大学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研究生,要到9月份才开学。暑假两个月实在太无聊,便想找个实习!由于我家在小县城,找本专业的实习实在太难。于是想在即将读研的城市南京找,一来我有个高中同学在南京找到了工作,已经入职; 二来,也可以先提前去熟悉下环境。
本打算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再杀过去。可真正行动起来却发现,远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在毕业之前,我已开始了找实习,可一直没有回音。回家后待了十多天,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同学说,要不先到南京,在那边找。我想想也觉得应该过去,这样就算人家打电话让去面试,也能尽快过去。
于是,我带着500块钱,踏上了到南京列车。
到南京后,由于我同学与房东一起住,房东知道我并不是住三五天,而是要住两个月后,要求每个月多加100块钱,再加上买电话卡,办公交卡……从家里出来时带的500块钱,也越来越少!
白天,同学去上班,我就在网上找实习。为了省钱,中午就去附近的超市买些面包或者泡面来充饥。
每次跟家里视频,父母问我钱还够用吗时,我都笑嘻嘻的说够用够用,在同学这儿住,也不用交房租,花不了多少,其实500块真的挺经不起花的!
然而,一天,两天……时间悄然逝去,实习的地方却迟迟没有着落。于是,我跟同学说,要不我去发传单或者去餐厅端盘子吧?同学劝我说,要不再找找?因为你想找实习,最重要的还是想提高你的专业能力。当然,如果你去餐馆打工,可能赚的比较多!但是,现阶段还是积累专业知识比较重要啊!
我想了想,觉得她说的没错,确实不能病急乱投医,决定还是再找找。
终于,在到南京将近半个月后,我找到了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很小,只有几个人,工资老板也没有明说,只说让好好干,肯定不会亏待我的。
综合来看,怎么都不算满意。可眼看着暑假即将过去一半,我还是答应了。
公司人少事多,从周一到周六都是属于正常上班时间,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晚上还经常加班。
印象最深的一次,晚上加班到11点多,由于直达住的地方的公交车已停运,无奈只能坐另外一辆,到离住处大概3站的地方再换乘。为了省1块6毛钱,我没有再坐公交车,而是走了3站才到家。大城市的1站路,真的蛮远的。依稀记得,那晚的月亮挺圆,马路上灯火通明,却掩饰不住没有人的恐惧!
南京的消费并不低,公司周边的要解决一顿饭,最便宜也得10块钱左右。为了省钱,我就不能跟同事一起吃,因为他们去的地方,我实在是消费不起。我总是在快吃饭时,借口去厕所或者找个其他理由,让他们先去吃,不要等我。然后,自己一个人跑到一个卖包子的地方,花两三块钱,吃两个包子或者花卷,就算是解决午饭了。
公司老板的脾气不太好,刚实习那会儿,没有经验,经常会出错,被老板骂的狗血淋头也是常事!
为了怕家人担心,所有这些痛苦和难过,我从来没有跟家人提过。
终于,熬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我也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工资,800块!拿到工资的那天,讲真,我还是蛮开心的,虽然真的不多。
我跟同学说,我发工资了,走,我请你吃饭!
同学问,发了多少?看你上班这么辛苦,应该挺多的吧?
我说,哪有啊,才800块!
同学说,你这班上的这么累,加班这么多,咋才这么点!?
我笑着说,那能怎么办啊!我这只有一两个月,很多地方像我这样短期实习的,都不给工资的。
晚上,我给我妈发短信说,我发工资了,800块!
我妈回的那条短信,竟然让在我心里记了7年,不,或许是一辈子:800块钱够干什么?大学毕业咋工资才这么点,还不如在酒店当服务员赚的多!
我顿时语塞,心理像针扎一样,异常难受,不知道该回些什么。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都萦绕在我耳旁,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我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
也就在那时,我开始发现:
在外所有的痛苦和委屈,我都能笑着咽下去,却唯独无法咀嚼亲人给予的哪怕无意的言语伤害!
03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我比较赞成网友大萌其中的一个观点:他们冷嘲热讽恶语相加,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毕竟,没有父母不疼爱孩子,也没有亲人长辈是真的对小辈憎恶至极。我相信大多数时候,他们在说这些话时是无心的,他们只是仗着自己是“大人”,是“长辈”,认为骂孩子天经地义,才说一些风凉话!
我曾在公交车上看到去接孩子的母亲,由于孩子考试没考好,而数落了一路,“你怎么就那么笨,我看你读书也没出息,还是不要读了!”
邻居家即将参加中考的小妹妹在家里玩,仅仅看了一会儿电视,就被父亲叫回去,一路张口骂着,“就知道看电视,你这样我看也考不上大学,趁早别上了,出去打工吧!”
也有网友说,自己的亲大伯指着自己说,“你这辈子都比不上那谁谁谁”,人家考上研究生了,而他才大三而已。
他们不知道,那几句痛快的怒骂,让孩子心理有多失落,他们可能因为这句话而产生厌学,自卑的心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说话是一门艺术。希望天下父母,换一种说话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温柔”相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