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总是太多主张,太少证据,太多故事,太少方法;而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更应该关注严谨的、基于证据的科学研究,而不是提出一些更像是哲学思辨和信念比拼的观点。
要想知道经济学中众多言论的好坏,我们首先得明白现在的经济环境中面临的移民问题、贸易问题、气候变暖和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的难题。
人的行为受偏好的影响很大,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考虑人的偏好问题。人的偏好与他的种族、民族和宗教有关,还会在特殊情况下随人流而改变。人的偏好决定了人的需求和欲望。
大部分经济学考虑经济增长的唯一标准是 GDP,人类幸福感的增加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溢出效应”是指思想和技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相互加强,如果把拥有思想和技能的人聚集起来就会引起好的经济效益。
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最佳策略:1、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2、对贫困群体给予更多的资助与关注。
只有注重证据,讲求验证,把实验证据、理论解释、微观案例相结合,提出面对当下的解决方案,才是“好的经济学”,这也正好代表了当代经济学的最佳实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好的经济学》金句:当人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时,炫耀的欲望会减弱。
我们该怎么有效解决城市病?
中国的大城市正在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很多人认为这是人口数量增长所致,所以得控制人口。
当我们面临拥挤不堪的地铁、人满为患的医院和排队登记的学校时,也要考虑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外地人跑来抢了我们的资源,还是因为当初规划没到位,导致地铁、医院、学校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呢?
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地理的因素不容忽视,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最终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只要能抓住病根,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思路,“城市病”也能有效地缓解。让劳动力往人均GDP更高的地方流动,这样就能全国一盘棋,“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空间的“集聚”实现人均效率的“均衡”;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人口资源不能自由流动,导致各地区的生产效率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我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制度红利。
《大国大城》金句:理想的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够被立即实现,而在于它能像北斗星一样指明方向。
如何正确看待“保罗·肯尼迪的预言”?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在世界经济总产量方面,俄罗斯、美国、欧共体所占比重逐渐减小,日本和中国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在军事方面,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是两极,但这种力量分布可能逐渐减弱。
任何国家和个人都无法左右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破解这一难题,则要看各国领导人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即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吸取。
在500年前的明代,中国因为封建专治的体制原因,错失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优势的机遇,如今的中国又来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拥有了长期的战略机遇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这是“天时”机遇。
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走向。周边大国发展也是中国的机遇,这是“地利”机遇。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大国伙伴关系网络为中国发展创造了“国和”机遇。“国和”本质上是大国关系,是大国之和。
近四十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和为贵”,朋友遍天下的伙伴关系网络成为中国发展的最重要机遇。
《大国的兴衰》金句:市场的自发自觉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体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