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来得及梳理孩子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今天补上:
1、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
孩子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当他们尝试某件事情时,如果大人没有明确告诉他们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那出现不良行为是再正常不过了。如不讲文明礼貌、不讲卫生的种种行为,不懂得用电用火、高空抛物等安全知识方面的危险行为……
2、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
例如,由于孩子们缺乏沟通技能,所以只会用动手、打架等方式争抢玩具、零食;由于不知道要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所以不能按时完成大人的任务,被贴上“懒散”的标签……
3、发展适应性行为
孩子在各年龄段,都会有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如几个月大时喜欢咬手指,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两三岁时喜欢爬上爬下,这些都是幼儿发展感觉、运动知觉的自然表现;而到了青少年,叛逆、对异性的好感等行为,也是孩子正常心理发展所经的阶段。
4、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
当孩子对大人、同伴或自己失望时,会用行为表示出不满、抗议,甚至是自暴自弃。如故意将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故意搞破坏,对大人说的话爱搭不理,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等等……
5、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当孩子与他人冲突发展到完全不可调和,只能选择“战”或者“退”时,就会出现一些激进的言语、行为。如家长因为考试成绩对孩子大发雷霆时,有的孩子会选择用不尊重的语言和家长对着干,有的则选择离家出走……
至此,你是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了不同的认识?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也会出现和他们一样的不良行为,也要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