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50篇
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根本是立德树人,德是灵魂。德与美一表一里,相互一体,人德、天德、地德皆是美。真、善一定美,奇、巧却未必。
智,即“知日”,能够把握事物的“质、量、度、序、间、机”,是指知识的运用,并非指知识,包括智能和经验。智育包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培育智能等,学习知识应以问题或项目为导向,由学习者主动、自主完成。这也是“列子教育”的美妙之处。
体(包括身和心),是人生(生命)的工具和载体,也是教育的工具和载体。体育是身与心的协同教育。身心出了问题,教育必出问题;教育出了问题,首先是身心出了问题。所以,在基础教育中,体育务必贯穿始终,成为主体。
劳动,是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知识、财富、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所谓意义,是指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人生的意义,也即养命、延命、生命升华以及美好的生命体验(而不是生理刺激)。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属于五个方面的复合教育。
总之,智育应突出主线,德育、美育应寓于体育和劳动教育之中,而“五育”协同、协举,才是完整、立体、全息的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能与智能(脑能)的协同、协举教育,我们称之为“体智能教育”。其主要原理如下:
一、五脏、五官与五志
做人,修心是关键;教育,育心是关键。因为心灵是生命的呈现,行为的导源。心情,可以概括为喜、怒、悲、思、恐等“五志”,而“五志”,就是教育方向及其成效的主导和决定因素。
那么,“五志”又是由什么引起、主导甚至决定的呢?是“五觉”(五感),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就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教育途径。把握住了“五觉”(五感),也就把握住了内心(五志),把握住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保障了教育的方向和成效。“五觉”取决于五官,我们平常忽略的,就是“五觉”(五感)培养,五官的引导,包括看什么、听什么、尝什么、嗅什么、触什么等。
那么,五官的功能又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五脏”,即心脏系统、肝脏系统、脾脏系统、肺脏系统和肾脏系统。其中包括整体生理系统、生殖系统、经络系统、元能系统等。“五脏”系统一旦出问题,五官的功能、“五觉”的效果和“五志”也会跟着出问题,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内容、形式、效率、效果等全过程和所有方面。
所以,所谓体育,包括“五脏”、“五官”(五感、五觉)和“五志”等三个层面,务必协同、协举进行,而且至关重要。其具体培护方法,主要包括体操、生活指导、学习指导等三个方面。
二、五智与五脑
人并非只有一个大脑,而是包括左脑、右脑、腹脑、果脑、菩脑等“五脑”,腹脑、兽脑、果脑都在我们的腹部,分别由元能、动物神经、植物神经组成。“五脑”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理性、感性、悟性、菩性、果性等五种智慧,简称“五智”。
“五脑”分为两个层次: 基础层包括左脑、右脑和腹脑,高级层包括果脑和菩脑。左脑通右脑,右脑通腹脑,腹脑通左脑,才能实现三脑并用和协举。“五脑”决定“五智”,“五脑”协同、协举发展,“五智”协同、协举运作,才称得上一个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优秀的人。
然而,在现有的教育中,左脑训练和理性培养占据了90%以上,造成了“五智”严重失衡,并导致“五脏”、“五觉”和“五志”普遍亚健康,降低了师生生活、学习及教育的兴趣、动力、效率和活着的意义,更谈不上高水准的幸福、快乐和情趣了。
那么,怎样才能保障“五脑”协同、协举发展,和“五智”协同、协举运作呢?其具体培育方法,主要包括脑体协同训练体操、音波启悟和激发、才艺展演和创编等三个方面。
三、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包括社会目的、族群目的和个体目的等三个方面,但基础和根本是个体目的。因为一切社会利益和族群利益,都需要一个个的个体来保障,都必须落实到个人身上。所以,教育的个体目的,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育的个体目的,就是保障身心健康,提高身心机能,激活身心能量,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学习和创造,有激情、有活力、积极向上,有觉悟、有智慧、境界持续提升,且会做事儿,做好事儿,事儿做得好。
我们的体能与智能协同训练课程(简称“体智能课”),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设立的。课程通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孩子精神与体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快乐和幸福中,实现全面、高效、可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