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准大学生问砖家:我该报什么专业好?
砖家说:不能紧跟着热门走,要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会有出息,不感兴趣的专业读起来迟早玩儿蛋。
几乎所有的时评家、教育家都赞同这个口径。但是阳哥想说,别信口开河误人子弟了好伐。
兴趣择业论根本就是扯蛋!扯蛋!扯蛋!
如果放开“兴趣”让准大学生报考专业,那么最热门的专业一定是“吃喝玩乐”、“混吃等死”。
许多大学生无比颓废无比混乱的高校生活,完美地诠释了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
01
很多人说,我之所以碌碌无为,是因为入错了行,我做的都不是我喜欢的事情。
敢情好像在说,如果能让我选择我所喜欢的事,从小培养,我画画能成毕加索,踢球能成梅西C罗,演爱情动作片能成加藤鹰。
一个人未能从事与自身兴趣完全重合的职业,固然是一种缺憾,但因此而产生“兴趣迷信”,更是贻害无穷。
我们不能因为传统教育里,确实存在对“兴趣”的打压和约束,出于反抗和批评的目的,就无限夸大“兴趣”的作用和效果,把“兴趣”当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主导要素。
02
我们来听一些跟“兴趣”有关的故事。
我有个哥们,小时候象棋下得好,学习成绩也不错。
他象棋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年仅8岁时,就赢下了一位当时名气很大的县冠军,轰动了全市棋坛。
当时连省队都有教练过来当“星探”:好苗子呀好苗子,赶快进省队专职训练吧,未来的全国冠军就是你!
赴省队训练——这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当时亲朋好友分成了两派。正方说,天赋这么高,孩子走专业路线,他自己又感兴趣,一定前途无量。
可他的班主任则坚定地站在反方阵容中:一定要三思啊,你现在学习成绩这么好,将来考个大学,谋个体面职业机会很大。而象棋如果下不到全国顶尖水平,连谋生都成问题。
不过,他自己却坚定地说:“我要下棋”。
于是,他和所有励志肥皂剧的主角一样,奔赴省城,走上了为兴趣献身的道路。
03
一晃过了20多年,现在他的水平达到全国冠军了吗?嗯,差不多了,也就差个三四百名而已。
最近一次见到他,是去年某个地区级别的象棋比赛上,他的发挥确实令人惊叹——最后拿了第十二名。
地区第十二名,啧啧,这竟然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在省队打磨20多年之后的战绩。
我问他,你不是为兴趣而选择了象棋吗?为什么现在比赛成绩这么差?
他低下了头:我早就从省队退出了。
原来,省队里的竞争比他预计的要激烈得多,所谓“省队”,就是全省象棋神童的大集合——六七岁拿到全国少年组冠军的、十岁拿到省级棋协大师的怪胎们比比皆是……
所以,他总是处在“末位淘汰”的边缘,终于,在某年度的队内选拔赛中,因为成绩多次垫底,他被教练直接清理出队。
我说,当初你为兴趣选择了你钟爱的事业,暂时受挫也属正常,为什么不加把劲努力追上你的队友?
他怔了许久,说了句:去他妈操蛋的兴趣。
“你知道半夜两点还在复盘打谱是什么心情吗?你知道每天背诵布局谱招口诀是什么滋味吗?你知道每次比赛成绩不好回来就要罚扫整个训练区的厕所是什么感觉吗……”
“跟你说这些,只是告诉你,我并不是你们所以为的那样半途而废、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这些年我到底为‘兴趣’牺牲了多少东西你根本想都想不到。”
他说,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一定会滚回到学校里乖乖读书,把他对象棋的执着劲儿用在考试上,至少能读个像样的大学,毕业后从事一份体面的职业……
然而,人生并没有如果,为自己的兴趣做出了选择的他,付出的代价却是永不复返的青春。
04
许多成功人士、得道精英、教育名家对“兴趣”的鼓吹和煽动,殚精竭虑地把“兴趣”塑造成一种无比崇高、无比可贵的东西。凭兴趣而获得成功的低概率事件,被他们极力渲染成普遍现象;而更多在兴趣路上受挫,失去了更多或远远低于人生预期目标的失败者们,却被他们选择性无视。
他们不断强调“金钱诚可贵、前途价更高,若为兴趣故,二者皆可抛”这样一种诗意化理想化的择业观,似乎都是为了证明一个结论:只要你的职业规划没有跟着“兴趣”走,你的人生一定一片黯淡。
倘若没有告知年轻人选择“兴趣”的风险成本,只是单方面宣扬兴趣的可贵,那无异于一种欺骗,一种误导,一种教唆。一味喂给年轻人“自己的兴趣自己做主”的精神鸦片,一旦结果不佳,就用“你自己的选择为自己负责”、“你选择兴趣不是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类的万能借口来搪塞后悔者的质问,这跟邪教有什么分别?
05
回到第一段的问题,准大学生问:我该报什么专业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前辈和过来人,应该怎样回答?
我会说,既然你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还没有对某一类职业建立不可替代的浓厚兴趣,也就是说,你的择业可选范围是开放性的、宽口径的。这也是大多数高考生的心理状态。
你可以在几个世俗意义上的“好专业”、“热门专业”中选取一个你“有点喜欢”,或者“不讨厌”的。比如计算机信息与技术、金融、会计、国贸、外语……当然,前提是你能考得上。
你可能会说,这样太功利了吧,这跟整天叨叨逼着我读XXX专业的老爸老妈有什么区别?
首先,热门专业之所以能成为热门专业,必定是经过人们长期社会经验总结,发现能够较大概率取得理想就业,较大概率获得世俗成功,较大概率避开择业风险,投入与产出比较高的专业。
在“热门专业”里成绩平庸的学生,其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甚至也不逊于在冷门行业里成绩拔尖的学霸——或者退一万步讲,热门专业至少让你取得一个及格线以上的人生。
06
如果你一定要依着你的“兴趣”来,那我也要献上几句忠告。
首先,“兴趣”可能是基于对行业的误解而产生的,所谓的“兴趣点”可能并不是该行业的真实状态。(比如,当年阳哥就是出于“兴趣”而报读新闻专业,以为新闻工作就是玩玩玩,天天跟美女主播吹水,结果真正读了新闻才发现其实就一搬砖的)
第二,“兴趣”是可变迁的。现在的兴趣,不等同于未来的“兴趣”。再者,任何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瓶颈、壁垒和挫折,很多时候,周而复始的挫败感会对“兴趣”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对所学专业“由爱生恨”的故事比比皆是。
第三,“兴趣”是有风险的。如果你的“兴趣”正好落在竞技体育和冷门专业上,失败风险就更高。你必须做好当不成行业顶尖人物,就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心理预期。未来很长一段日子里,面对选择了“热门行业”,社会地位和物质水平远远高于自己的同龄人,你能够等闲视之,面无愧色。
如果以上三点你都有过成熟考虑,仍阻挡不了你义无反顾地往“兴趣”的方向飞奔。阳哥一定会为你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如果以上三点中,至少一项是让你犹豫的,那么你所谓的“兴趣”就十分可疑。
其实,一份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少把某个单一要素视作决定性因素,兴趣、职业前途、风险、预期回报统统都要考虑在内,一次职业选择,往往是对精神诉求、物质诉求和风险成本综合起来理性估量、权衡博弈的产物。
“我干不好,学不好不是我的错,是这个世界的错,是这个世界没有把我分配到我感兴趣的职业上去”——高举“兴趣”大旗,从而将自己的颓废消极合理化、对现状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警惕“兴趣择业论”异化为年轻人自甘堕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