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孩子除了学校安排的功课之外,普遍的孩子无论成绩处于优秀,中下,或者差水平都会请家教或者被送去补习班,兴趣班。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各种技能,他们丝毫没有玩的时间。孩子就像关在笼子的鸟一样,失去人身的自由,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校原因:笔者认为是学校开设课程不合理,只是走过场,不能让孩子学到东西,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学校注重基础教育培养,忽视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虽然学校也有开设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但是学校追求升学率,往往会把这些不作为考试范围的科目给压缩掉,这些科目形同虚设。如果孩子想要学习,父母就得多花钱送孩子去学习美术,音乐等。补习占用孩子大量时间,剥脱孩子玩的时间。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老师就要传到授业解惑,我觉得如果还需要家长花大量钱在额外的钱再去请家教,这真的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学校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成绩分数决定孩子优秀不优秀,学生要做很多作业,要考试,学生已经没有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更多的东西,学校的教育在某些方面严重偏离实际,不符合社会需求,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逐渐高分低能。学校很只培养了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能力,却忽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所以中国不可能培养下一个乔布斯或者诺贝尔得奖者,笔者认为学校,老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学生由于遗传,心理认知水平等原因,可能在接受知识能力有所偏差,往往学校以相同的方式培养孩子,生搬硬套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培养出来的孩子,个性都差不多了,这样会造成孩子思维模式化,我们再也听不到从孩子的嘴里说出太阳是活泼的之类的话,而是太阳是金黄色的。笔者认为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学校应注意不能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应该在注重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能力在方面得到提高
社会原因:社会发展竞争日益严峻,科技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觉得素质低下,知识匮乏,人们越来越觉得知识匮乏,希望孩子多才多艺,逼迫孩子去学习。如今人们过于利益化,追求金钱效益,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学习带有目的性,学习为了追求物质,所以出现带有目的性的教育机构,出国热,考级,英语引发跟风浪潮,教育机构蓬勃发展,也带动很多人学习,学习没有错,只是学习的方式错了,很多人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孩子学的东西,掌握技能,而是追求某种利益,逼迫孩子去学习。子不学,非所宜,子不学,老何为。我们一直倡导终身学习,才有了教育机构,但是现在却扭曲了,很多利用教育机构赚钱,而不是真正传授知识。
家庭原因:古人云:子不养,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无论从古人那还是我们今人经验的总结,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父母的教养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但是现在我们父母都把责任推给学校,我之前辅导过一个四年级的小孩,这个小孩成绩不理想,父母都认为是老师的责任,是因为他老师没教好,如果这个小孩不认真配合我的辅导,小孩的爸爸就会威胁小孩说,如果不认真就要送去全托,不让他呆在家里。小孩就被吓得不敢吭声了。希望孩子听话没有错,但是不时利用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和尊重,这样不仅没办法带动孩子热爱学习,反而会导致孩子厌学。
父母亲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大部分老师家长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充分利用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利用每一分钟学习,但是家长都是背道而驰,一直有一个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思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上才会出现虎妈和狼爸这种极端的教育。
还有一些家长会跟风,随大流,比如说小区有7个小孩去学珠心算,书法班等,家长怕自己的小孩落后其他小孩或者怕别的家长问起自己小孩有没有学,面子过不去,虚荣心作怪,也不管自己小孩愿不愿意学,就算他去学珠心算,书法班,也有一些家长出于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如参加电脑培训,获奖之后可以加分,保送高校,为孩子以后做准备。
最近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现代版泉州孟母三迁,为了孩子能在好的环境学习,父母可以算是煞费苦心,多次的搬迁,不仅让孩子身心俱疲,孩子要适应新的环境,而且父母也苦不堪言,加重了父母经济的负担。若站在家长的角度看他们是为了孩子好,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家长们也应摆正心态,转变观念,孩子的成长培养是受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