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变得平庸》
大多数人面临困境的时候,最需要的并不是答案。他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自己心里其实都是有答案的。
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自己身处困境呢?那是因为,真正的答案被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掩盖住了,我们常常看不到。
但是,大多数人明明有很多机会,却受困于如下因素,最终停滞不前、泯然众人。
一、受困于情绪
对于大多数小孩子来说,他们都会被父母的脾气所影响,然后自己变得或情绪低落、或异常愤怒。
而大多数成年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却都会沉湎于情绪,放弃寻找答案。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设身处地地一下,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或者父母突然冲你发脾气,你会一样把脾气撒回去呢,还是冷静地思考解决方案呢?
再设想一下,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太大前途,但是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尝试性投了几十份简历,却都没有回音,你是一直焦虑困扰还是冷静思考其它出路呢?
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是一个信号,有机会成为我们改变自己的驱动力。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到负面情绪为止,却从未正视过情绪背后的问题。
研究表明,负面情绪激发的生理反应是显著强烈并持久于正面情绪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从负面情绪里面走出来,而是我们走不出来。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总是沉湎于情绪,或许需要一个能够“踹你一脚”的人。
二、受困于承担责任的恐惧
我不知道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喜欢来寻求你的建议,可你跟他们说什么,他们都不信。比如——
对方:这次又没被升职,老板总把机会给别人,在这儿没前途了,我该怎么办?
我:要不要找你老板谈谈?
对方:他特别偏心那种会拍马屁的人,而且精明得很,怎么可能告诉我实话?
我:这种老板,你还不跳槽啊?
对方:我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啊。
我:那你就留下,边找机会呗。
对方:可留在这里没前途啊。
我:……
或者这样——
对方:我男朋友脾气特别不好,我们几乎天天吵架,快崩溃了,要不要跟他分手?
我:如果你不能忍受、他又不能改变,那就分啊!
对方:可他除了脾气差,其它都挺好的,分手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啊。
我:那你就先观察着,过段时间再说呗。
对方:可我年纪也不小了,拖着也不是办法啊。
我:……
有些人向你请求建议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想要你给建议,他是在把本该自己解决的问题推给你。
而当你真的顺着他,给出一个答案的时候,他就成功甩锅,把责任转嫁到你身上了。
他不愿意自己做出决定然后承担相应的责任,他想要的,就是让你帮他做决定,然后当结果不好的时候,他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并没有任何错。
自己感情不顺是因为误听了你的建议,工作不顺是因为误听了你的建议。总之,在这个过程中,他加强了对自我的认同,觉得自己一直没有错,错在误信了你的建议。他是受害者,而受害者是无辜的。
但是,任何想要逃避责任的行为,都会成为我们找到答案的巨大障碍。他们获得了对自己的认同,获得了自己对自己的同情,却输了其它的全部。
几年前,我曾经极其推崇原生家庭,我从中知道了自己很多性格特质的来源.
比如不够自信,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别人比我自己更相信我能做好,而且最终结果往往比我的目标更好。
还比如我好胜心过强,只要一件事情做得不如别人,就会非常焦虑。我觉得,原生家庭能够解释我的一切行为。
但后来,我发现了问题。因为有一次,我跟我妈讨论生育问题的时候,我说:“我觉得自己还是不适合生孩子,小时候经常跟你说话,你对我很不耐烦,到后来我就有了社交恐惧症,这对我的生活造成过巨大的影响。我觉得,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太大了,我怕我做不好。”
我妈妈听了,看到她有点眼泛泪花,特别难过,说:“对不起,是妈妈当时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没想到对你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
其实我说这件事情,多少是有些责怪她的,我觉得自己曾经的社交恐惧是她造成的,所以我在抱怨。
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做得太过了。她的养育方式固然不是最完美的,但那又怎么样呢?
我一样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咨询顾问,一样能够跟客户侃侃而谈,一样能够通过不断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清晰准确的判断。
我的人生并没有很糟糕啊!
而我,为什么要用妈妈那些曾经不够完美的行为来责怪她呢?对原生家庭的认识,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克服一些不好的方面、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更美好的人生,而我却将它变成了一些事情做不好的借口,并且用它来惩罚自己的家人、让他们内疚,是不是反而把我的生活变得糟糕了呢?
到现在,很多人跟我说他们的原生家庭、说起父母的种种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我都会跟他们分享这个事情。
当然,一些人最终没有听得进去。也许,大部分人认识原生家庭,并不是想更好地认识自己,而只是为自己的失败人生找一个借口罢了。
所以,抛弃那些“都是因为XXX,所以我才XXX”的想法,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你获得短暂的自我认同,让你觉得自己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但于事无补。
三、受困于思维定式
每当我思考不出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我都会想:既然这个维度上找不到答案,那么我是否应该跳出现有的维度,从更高的维度、相反的维度或者平行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呢?
更高的维度——比如我们自己开发课程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是让学员选择课程,还是我们提供一个学习路径?课程是全部线上,还是需要有线下?要不要强制大家做完一小节的练习,再开始下一小节的学习?等等。
这些问题几乎是各有利弊,如果从这个维度来看问题,理性的方式是:把所有选择列出来,然后列出各自的利弊,最后互相比较。
但是这种方式,几乎无法得出任何解决方案,因为任何弊端你都会想要规避,在这个维度上思考,你会一直停滞不前、摇摆不定、反复纠结。
但是,如果拔高一个维度思考,不思考具体决策,而去思考决策的整体原则,就能够找到解决方案了。
比如,这些决策的原则应该是什么?是学习效果。那么从学习效果来说,哪个选择更好,我就选哪个。这么一来,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相反的维度——比如我们应该去思考,如果我不强制用户做练习,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甚至我可以拿一部分用户做个小规模试验,然后对比数据。
平行的维度——比如,我做的是线上课程,如果是类似的线下课程,原来是怎么做的?我可以有什么借鉴?
无论拔高维度、相反维度还是平行维度,其实都是跳出了原本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出最后的答案。
面对问题的时候,永远不要给自己预设一个界限,把真正的答案排除在界限之外。
当我们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拨开情绪、直面责任、冲破思维界限,就一定能够看到那个最终答案。
总结:
遇到问题,找到解决方式及答案为什么非常困难?主要受这三个因素影响:
1.情绪
2.承担责任的恐惧感
3.思维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