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远爷观看了摩纳哥皇家蒙特卡洛芭蕾舞团(Les Ballets de Monte-Carlo)的代表作——舞剧《浮士德》。观演之后思绪万千,深受启发,谨在此写一些个人感想,与诸君分享。
首先远爷要对该舞剧进行简单的介绍。舞剧《浮士德》由编舞家让-克里斯托弗-马约为蒙特卡洛芭蕾舞团量身定制。曾在德国威斯巴登剧院导演古诺歌剧《浮士德》的经历,促使马约创作了舞剧《浮士德》。他舞剧的配乐选用了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音乐作品中“浮士德”、“梅菲斯托”、“玛格丽特”三个部分令马约感到“节奏非常契合,用三幕的形式呈现作品,每一幕分别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表现三个敌对角色的特征”。而马约的弟弟,作曲家贝当-马约也为舞剧专门创作了诱惑感十足的序曲。在编舞方面,除了三位主角,马约还加入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拟人化的“死亡”。由女舞者饰演的“死亡”身着黑色紧身衣,在剧中无处不在,她时而疏离地远观,时而与其他角色互相关照、互相窥伺、互相逃避又互相交汇。马约曾在采访中说:“死亡是一个中性的点,它使一切得以推进。魔鬼和上帝(或者恶与善)都可以被感知,但我们无法与死亡对抗,因为它是无法避免的。”而女舞者饰演的“死亡”,在结尾处,随着合唱的歌声缓缓爬上梯子,正印证了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的:“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舞台上浓重的黑、白、红三种色调为《浮士德》打造出了一个荒诞却真实的独特世界,为极具诱惑性的舞蹈设计出了图画般的视觉。
《浮士德》本质上是一个现代舞作品,与传统的芭蕾舞剧演绎方式十分不同。编舞以表达抽象的概念为主轴,区别于传统芭蕾以追求真实为目的的实景化演绎。在远爷看来,现代舞更能表达和激发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展现古典芭蕾所不能展现之情境与技巧。而将纯交响乐和现代舞或者现代芭蕾融合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尝试。因为古典芭蕾与音乐之间往往是相互迁就相互配合的关系,作曲家的创作或多或少要受到舞蹈的牵制。而在现代舞中,舞者可以舞动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头发,每一根手指。同时,作曲家完全可以随性而写,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技巧以及创作才华。
但是,交响乐创作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部好的舞剧想寻求高质量的交响曲进行配乐,现代作品往往很难高度融合,因此编舞家更倾向于从20世纪中期以前的经典交响曲入手。譬如本剧中叙事性与思想性兼顾的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就是很好的创举,再比如由普雷祖卡编舞改编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是惊世骇俗。在思想性和丰富度更为完整的交响曲配合下,现代舞舞者受到的限制也更少。他们既可以表现音乐主题内容,亦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音符的自由律动以及旋律线的变化起伏随机地编排自己的舞蹈。这样就为舞蹈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趣味性以及想象空间,并丰富了音乐与舞蹈各自的维度。
当然,在编舞中,整部头交响曲的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交响曲因为其独特的异于芭蕾音乐的复杂性以及不可分割的相对完整性,迫使舞台舞蹈的呈现不能只局限于单一主题、单一剧情、单一人物形象,更不能只顾及部分舞蹈片段的大放异彩,而忽视了音乐的整体性。在此次的表演中,我们看到第一幕舞台上的演员们分成好几组各自表演不同的舞蹈动作,甚至每一组中每个演员的舞蹈都不尽相同,但是从整体看,他们的舞蹈又相互关联,结合在一起散而不乱。如此分散的舞台焦点还是会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脱胎于莫斯肯宁汉"机遇编舞法"的表现形式也更符合交响曲写作中几条不同主线同时进行的多主题写作风格,最好的例子便是瓦格纳在其歌剧中建立起的主导动机音乐体系。
因此,远爷很希望舞蹈界能将更多的瓦格纳歌剧音乐引入现代舞或其他舞种的编配。考虑到瓦格纳歌剧的时长过长,可以从其代表性的歌剧序曲、前奏曲或从戏剧性极强的某一幕入手。远爷一直希望能够看到舞剧版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可以搬上舞台。当然这一愿景是很难实现的,因为16个小时没有任何台词的舞剧恐怕不止对演员是一种挑战,更是对全世界编舞家的巨大考验。如果有可能,可以先从由已故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改编的无词版《指环》开始进行实践,情节紧凑,高度浓缩原剧精华,时长对于一部舞剧也适中,大约不到80分钟。若有乐友有任何感想,也欢迎相互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