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平行宇宙》里的这段话:我们的常识是在宇宙非常不寻常的地球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我们的常识不能领会真正的宇宙是不奇怪的。问题不在于相对论,而在于我们以为我们的常识代表真实。
心理咨询最大的意义就是咨询师处于原地打转的那个个体外面,启发ta、引导ta走出ta的常识,找到ta的“另一半”,重新整合、调整,让那个个体形成更完整的那个ta!
(一)
和同事聊天,说起来每一种性格都有其双面性。我比较强势,不会被“欺负”,但绝对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她很温柔,好似常常被“欺负”,但也常常被保护!
和同学聊起彼此的过往,同学经历从小爸妈离婚、被判给父亲、被寄养在伯伯家、父亲再婚后领回、父亲又离婚,终究养活不了她,又被继父“买”回去。
对我来说,同学的过往好像一个非常非常遥远的故事。和她相比,我有从小疼我的太奶奶、有夫妻关系稳定的父母、有相互关心的亲友,我的过往和她相比,好像很是平静和顺利,我应该比她幸福得多吧!
其实呢?她的生命如同一条蜿蜒澎湃的大河,有韧性、可容纳、能包容,有更多的可能性。
和她比起来,我的生命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眼望到底。容纳的少、少有韧性、过于刚烈,因此常常陷入对人对事的不理解而纠结难过!
(二)
在这两次讨论后,我常常陷入思考!
是否无论哪种生活都会有缺憾呢?人生是否有圆满一说呢?
我们每个人在寻找的另一半真的是那根肋骨或肋骨的家吗?还是实际上是在寻找自己的圆满?
荣格所说的阿尼玛和阿尼玛斯到底是性别上的另一半还是自己不圆满的那部分呢?
在思考中,我发现我的答案更倾向于: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另一半”是指自己不圆满的那部分。
我们的人生原本是圆满的,但后来因各种限制或环境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圆满了,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缺失的那部分。
就像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经历,看起来好像谁应该更幸福是可以有答案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于是我们开始了寻找的旅途,可是我们往往在开始时就走偏了航向,把不圆满的那部分当成了物理空间或性别意义上的“另一半”,即伴侣。
当我们自以为找到后,便把爱和期望都放在ta身上,以为ta能补足我所有的不足,让我圆满、幸福和快乐!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结局总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现实却往往脱离了轨道,当我们将一切的幸福快乐和圆满都系于ta身上,甚至自己主动放弃了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时,很快的我们发现ta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于是失落、痛苦,甚至绝望!
却不知,是我们自己在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性别意义上的另一半充其量只能补充我们自己缺失的“另一半”的极少一部分,绝大部分还来自于自我的成长和完整!
(三)
荣格《自我与自性》一书中,认为人的精神或人格,是潜在完整的,自性是“心理学家设想出来的整体性的原型”,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自性化的路上,追求人格的统一、平衡和稳定,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因此,埋头赶路的我们,无论在怎样的环境、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经历,也总是会有缺憾和不足,天然的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形成完整的自己。
同时,又囿于环境、经历,很少人能走出原地打转的那个自己,而难以抵达到那个“自性”的自己。
甚至很多人在“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个问题上就迷茫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子!
就如《陀螺》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在田野上转,在清风里转,在飘着香的鲜花上转。在沉默里转,在孤独里转,在结着冰的湖面上转。在欢笑里转,在泪水里转,在燃烧着的生命里转。在洁白里转,在血红里转,在你已衰老的容颜里转……在酒杯里转,在噩梦里转,在不可告人的阴谋里转。在欲望里转,在挣扎里转,在东窗事发的麻木里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轻轻地闭上我的眼”。如陀螺一般,不问西东,只是一直在原地里转!
也许到了某个年龄、也许突然有一天,你能走出来到了外面,看看一直原地打转的那个自己,然后顿悟,开始寻找另外一面的自己!
可是,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是在原地里打转的!
(四)
就如《平行宇宙》里的这段话:我们的常识是在宇宙非常不寻常的地球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我们的常识不能领会真正的宇宙是不奇怪的。问题不在于相对论,而在于我们以为我们的常识代表真实。
我们所处的特异环境孕育出我们,我们的常识常常不能理解别人的常识。但是,我们往往以为我们的常识代表真实。
我想,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不满、纠结、冲突等等诸如此类的痛苦皆来源于我们以为“我们的常识代表真实”这种天生的傲慢吧!
就如我和我的同事、同学,我们在我们的环境中成为了现在的自己,然后用我们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的常识看待自己、别人、事情或者世界。
如果我们一直不自知而在我们的常识中打转时,囿于我们常识的局限性,也许很难走出我们的常识,于是很难突破自己去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成为那个圆满的、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五)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文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看起来难以理解,看图可能更容易明白!在上面的太极图中、圆满的一个圆里,阴阳各半,相互支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心理学上所说的完美的人格特征是: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说的应该也是同样的意思吧。
再回到引起思考的那两个讨论,在那两个讨论中,每个讨论中我和同事、同学分别代表的便是阴或阳。同时,在我们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形成了我们过于阴或过于阳且都认为那样才是真实和正确的这样的常识,因此引发人生中一系列烦恼和痛苦!
找到我们的“另一半”,在我们的阴或阳里加入一些阳或阴,是整合和成长的前提。
如此,形成如太极图一般的阴阳平衡稳定的圆满状态,人生也便会幸福圆满!
心理咨询最大的意义就是咨询师处于原地打转的那个个体外面,启发ta、引导ta走出ta的常识,找到ta的“另一半”,重新整合、调整,让那个个体形成更完整的那个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