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生亭建在哪呢?我从《红楼梦》选了青埂山。故事发生在哪一年呢?我挑了陶渊明去世的元嘉四年。又要给短文里的主人公取名字?简直头大,想来想去就叫“痴生”吧。人生一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以后再也不要去读哲学的书了。不过,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想性情的活一生。
痴生亭记(原创)
文|写不好的走之儿
元嘉四年,余过青埂山,闻痴生事。
生者,大荒氏人也。大荒者,山脚之村落也。生之父母皆不可考,村之寿考者亦不知其所从来。第云其幼时,呱呱然泣于山洞,独樵者李氏遇,怀之,归。
食以汤,抚以子,名其李生。三年,李氏亡。邻里怜之,皆出粥食,使无饿。
六七岁,明眸善目,闲静少言。不喜嬉戏,默默然坐于林中,观虫鸟之事,听草木之声。村有牧牛者,见而笑曰:“生,虫之语何?鸟之语何?”生莞尔不语,视牛,牛哞哞然,牧者怪之,遂走。日坠,霞盈天。
某年,大雨三四日,生之屋漏,雨泽下注,无可避者。弃之,居洞中。近鸟树,邻溪草,生大悦。采果开荒,种谷稻,抽葛麻,荷锄戴月,无人扰之。偶得一书,不知其名,文末属之以靖节先生。笼火读之,爱不释卷,生独坐至日明。藏书腰间,身不离也。
生见浣女,情窦开然。思之辗转,不可成眠。恍恍乎如坠泥淖,身不由己。一日,夜半,忽坐起,自言:“情之事也,非人之事,实己耳。”复睡,鼾声起。次日,书寄情之文数篇,挂于洞前之枇杷树,时而读之,复封存,名之曰情树。
一日,生览山色,累而坐曰:“若有亭焉,则佳矣。”言罢辄造亭于此。入山择木,不取直者,但取曲者。伐一木,十日,移之又十日。往复如此,盖年又有半,亭方初成。
余听老者言如是,不觉日已西。初感怪焉,渐之非常,终则洞其性真,不禁慨然。次日,寻其旧路,访其洞亭。
枇杷仍旧,其文不在,唯缚文之绳存焉,风过飘飘然。观其亭,柱皆西斜,拙然立于山间。余感然:人所何来?终何去?存乎天地之间,一世耳,性其真邪?其假邪?停数日,稍葺之,名之曰:痴生亭,以为记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