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所谓的科技行业后,就容易吧非科技行业说成"传统"行业,意思是指这类行业太普通,太老旧。但等到自己真正服务所谓的“传统”行业之后,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其实传统行业不传统,或者说传统行业才是“准”刚需的行业,企业各有不同,但行业确是依然稳定,如刚才所说传统行业老旧,为何老旧?
所谓老旧,就是需求出现时间长,而持续时间长却也意味着持续刚需。
同比今天所谓的概念经济,波动变化的却是新兴产业,而传统行业才是真正刚需的行业。你会发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不好的大都是新兴产业,但是那些长期持续刚需的行业反而很坚挺,不好的不过是企业而不是行业。例如衣食住行,就是经济变化是把用户新增的“想要”需求减少了,而那些长期持续“需要”的部分依然存在。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生存必要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传统”行业。
自己转型服务“传统”行业这两年,深有感受,所谓的经济变化,其实跟“传统”行业关系不大,顶多跟行业中的某些不作为的企业有变化,面对“变化”,消费者选择对价格和价值更敏感了,因此做的好的企业反而因此会更具竞争力,真正要淘汰的而是那些本来就不认真解决客户问题的企业。
所谓经济“形式”不好,不过是淘汰那些不专注解决用户需求的老企业而已。
这里的“老”很有意思,不是指企业成立时间长,而是解决用户需求的方法老,甚至说是解决需求的标准老套。
我们说不变的需求,变化的是满足需求的标准。
在所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期,消费者面对自己收入少的现状,自然解决需求的标准就会产生变化,一方面会减少“想要”的需求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必要”解决的生存需求,就会出现同样的价格,就要买个品质更高的产品。
总有很多客户会说:那这降价不行吗,当然可以,但这同时会伤害到品牌的品质。你会发现这个市场上没有一个企业是通过降价来让自己延长寿命的,这不过是有病乱投医的结果。例如最近苹果的产品持续降价,作为一个果粉对品牌的形象就打了一个大折扣,要知道喜欢苹果的人并不是因为价格低去购买的。
消费者要的是解决需求更好的方法,而不是更廉价的方法。
这里的好并不完全等于廉价。我记得在思考成本维度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成本的三个维度:物质成本(价格)、体力成本和脑力成本(时间,形象,理解成本等)。
在这个选择充分的时代,消费者对于“好”的认知已经从产品的价格成本上升到脑力成本中了,例如我们一看到苹果产品好,根本不是认为他的价格“好”,而是因为使用它所要付出的脑力成本“低”。
这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维度,或者说企业更高层次的竞争维度。
在所谓的消费者消费比较敏感的时期,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降低一个价格成本维度的产品,更是应该从体力成本和脑力使用成本下手,这跟7-11的铃木敏文讲的一样,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1个:现有工作方法 已经 无法满足 时代和消费者需求。
所谓的需求不变,变化的满足需求的标准,这标准也就是从对于价格的敏感在走向体力和脑力的敏感。
我们之所以愿意选择外卖,并不是外卖便宜,而是外卖给我们节省了很多体力成本,我们之所以选择苹果,并不是他比nokia便宜,更是因为他让我们节省了很多动脑学习的成本。这就是解决需求标准的维度产生了变化。
面对所谓“形式”不好,那些整天喊着降价的产品,本质上是没有找到更高维度的成本能力。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传统”,有的不过是做法老旧,活在思维延长线里的顽固而已。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