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八五】
海宁陈心田寅,与诸友以禁体咏《梅》云:“已看无不忆,未见必先探。”汪秋白云:“一枝怀故宅,几度忆前生。”陈谷湖云:“交枝香不断,一白树难分。”顾竹坡咏《绿梅》云:“窥春自怯荷衣薄,倚竹谁怜翠袖寒?”俱妙。又有梅花宜称诸咏:《夕阳》云:“残香漠漠山家暝,犹作宫人半额黄。”《疏篱》云:“有客来探门未启,先从麂眼认琼枝。”《微雪》云:“料峭寒凝天半黄,霏烟漠漠集池塘。是梅是雪两三点,飞絮因风想谢娘。”《枰下》云:“花底消闲对弈时,棱棱石角拥寒枝。微风吹堕两三朵,绝似山人落子时。”
陈寅,字心田,海宁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举人,官广东知县。有《向日堂集》。
禁体,是禁体诗的略语,意思为一种遵守特定禁例写作的诗。
汪大经,(1741年—1809年),字书年,号秋白,又号西村,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侨寓松江。贡生。书学董其昌,继而专学张照。著借秋山居集。卒年六十九。
陈谷湖、顾竹坡,清代诗人。(资料缺)
宜称,音yí chēng,意思是适当(的状态);合适;相宜。
麂眼篱,音jǐ yǎn lí,释义为竹篱,亦省作“麂眼”。篱格斜方如麂眼,故名。宋·陆游《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诗:“短篱围麂眼,幽径缭羊肠。”
谢娘,指谢道韫。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世说新语》载: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枰下,枰,音píng,指棋盘,棋枰。枰下,指与下棋有关的事情或场景。枰上,则指下棋,棋局。
【闲言碎语】
凡事都有常规,所谓“前有车,后有辙”,既是为了安全,也是因为开辟新路实在太难。写诗作文也是如此,前人在景物描绘、意象喻指、语词类别等有了不少成功的范例,于是也成了一种习惯性写法,说是模板也好,说是窠臼也好,总之是沿袭成例。
所谓“禁体诗”,就是为了求得创新,摆脱过去此类诗文的惯例,而在创作过程中给予某种限定的诗。它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而不是一种诗体,或某种格式。
禁体诗始于宋代欧阳修而得名于苏轼。诗歌发展到了宋代欧阳修等人的手上,也开始变革。欧阳修主张变新,他不满意当时人作白兔诗“皆以嫦娥月宫为说”,提出作“禁体诗”,即苏轼在《聚星堂雪》序中所引的“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
禁体诗的具体方法是,命题写格律诗,作诗前约定在描写某一物体时禁止使用某些字词,通常是被用来描写其外形的常见常用字词不得入诗,或者规定其些字必须入诗。意在倡导一种求新避熟的新诗风。据清人赵翼《陔馀丛考》记载:禁体诗始于欧阳公守汝阴日,因小雪会饮聚星堂赋诗,不得用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等字,欧公所云“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高寒窥冥漠”者也。其后东坡在颍,因祷雪于张龙公获应,亦举此体。其末云“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能说。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盖修欧公故事也。然《六一诗话》记进士许洞会诸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于是诸僧皆搁笔。其字乃山水云竹石花草霜雪星月禽鸟之类也。然则此又欧公所本欤?
诗家以体物为工巧,废而不用,视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铁。后遂以禁体诗为“白战”,或“白战体”。
要说诗词创新,禁体诗属于强制性创新。记得袁枚说过(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一题到手,脑中自现各种词章安排,但须得静心深思,把这些涌现出来的词章安排通通去掉,另辟蹊径,自然会有新意。袁枚的这种方法,应该属于自主性创新。
禁体诗的创作的确给作者带来极大困难,但也是挑战,写好了,别出心裁,清新自溢。在此,我提供一个常见的写诗套路,你在写作时反其道而行之,作一下禁体诗的尝试。未必会是优秀作品,但新意绝对是有的。不妨试试。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