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李丹老师主持的读书会,一起共读了王纪琼写的《父母会聊天,孩子更优秀》第二章第一节 为爱牺牲的中国父母,越爱越错——人无完人,你却要培养完美的孩子。读了感触颇多,感觉自己频频中枪。
我反思自己的育儿路上。从小想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琴棋书画诗酒茶。将来样样不离他。想自己给他规划的人生,按自己规划的人生方向去走。结果走了很多弯路。今天读了这篇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如果一个孩子完全符合家长的期待,完全听从家长的安排,那家长不应引以为傲,而是该考虑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在小学阶段,我为了让他趋向一个完美的人,琴棋书画每样都学过,爱看书,只要他说要看的书,我是立马购买,家里的书多得可以开书店。还告诉他还珠格格里的萧剑——琴棋书画诗酒茶,当年(将来)样样不离他。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除此之外还说到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在我们今天基本上就演化为德智体美劳了,对于“射”我就转化为在体育方面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运动,跑步、球类、游泳自己选一样坚持学下去,结果没有发现自己很喜欢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断尝试到底在哪方面有潜能。首先就从乒乓球开始学,因为这个不容易受伤,学校里面就有一个很好的教练在开班,学一年了还没爱上,就选了足球,足球要训练体能,练跑步,他说一跑步有时肚子就疼,他跟不上,没学到一年又放弃了,改学游泳,结果人到水里腿脚没劲,学了两个暑假又放弃了。最后到四年级了,他看到班上一个玩得好的同学在打篮球,他想去又怕自己不会,我采用金钱诱惑法诱惑成功。去了,篮球打了两年半,始终克服不了自己的胆小,直到七年级上学期快放假时他说不学篮球了,因为受不了猪队友的蔑视和侮辱,弱肉强食,不是真的想把篮球打好,他说早就不会受他们的侮辱了。那时他没有告诉我是哪些人说他。我很自责没有成为他坚强的后盾,没有教会他求助。想他自己去战胜。直到到了一中读九年级,那时体育课一周有四节,我们都欣喜若狂,终于可以把篮球捡起来了,我跟体育老师联系,想他在篮球方面再次实现突破,结果他打了几场比赛后确定自己不喜欢篮球,主要原因:他不想因为打篮球而有可能身体受伤从而影响学习。为了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运动,体育课他开始转战乒乓球场,开始也还是很弱,打不赢几个人,后来他在B站上看别人是怎么发球接球的,特别喜欢看世界冠军的发球特点,研究他们每一个人的发球特点,横拍竖拍都研究。最后他就这样不断前进,终于能打赢班上大多数同学了。特别盼望放假的乒乓球场偶遇高手,如果遇到比自己强的就把比较熟练的打法拿出来练,如果遇到比较弱的对手就练左手打法,自己把氛围控制得刚刚好,不伤别人。再就是放假约同学去合适的场地打乒乓球,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
为了这项拿得出手“射”术,我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球拍和球不知打破多少。不过这个也太值了。
反思——如果小学一年级就坚持打乒乓球,不折腾其他的,那也不至于有那么多周折。
小学阶段坚持最长的就是钢琴——“乐“术的培养,花费的时间最多,四年没间断,寒暑假几乎就泡在钢琴上。这样严重影响了“礼”的培养。孩子自从进入初中之后,自己决定把钢琴放下,一心搞学习。我那时非常生气,说他白白浪费了我那么多的时间。浪费了那么多的钱。狠狠的责备了他,幸好孩子他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把钢琴放下了。这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为了追求完美,我让孩子没了童年,都没有好好地跟别的孩子一起玩过,为了一项拿得出手的运动,我让孩子折腾了那么多,各项技能学了,但最终还是只能学一样。出去游玩也只选择附近的景点。
完美虽然诱人,但是不完美才是人的本性。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要做的并不是要求自己穷尽一切为孩子提供最优秀的资源,也不是强迫孩子朝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前进。更不是要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认可孩子,表扬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无论孩子表现怎样,都无条件的给予包容和接纳。
感谢李丹老师每周四主持的读书会,为大家付出这么多,我在不断的浸泡中入味,每天进步一点点。感谢付老师、唐敏老师的解读,感谢学红老师,苗苗小妹的陪伴,相信:在不断前进的学习路上,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