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

颈椎横突及关节突的肌肉附着

位置与结构—— 斜角肌

分为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前斜角肌: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部分位于颈外侧三角内,起自C3~6横突前结节,锁骨下动脉沟的前方。肌纤维斜向下外,止于第1肋骨上面的斜角肌结节。前斜角肌下部渐成腱性,虽较簿,但甚为坚韧。偶尔前斜角肌与锁骨下动脉相邻处的肌 纤维化而使动脉受压。

中斜角肌;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起自C1或C2至C6横突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以后的部分。

后斜角肌:

居中斜角肌的后方,起自C5~7横突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2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粗隆。


功能

使颈椎侧屈的主要肌肉和侧旋、前屈

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肋骨固定, 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

前斜角肌双侧同时收缩可以使颈椎前屈。


胸式呼吸法可导致斜角肌损伤劳损,斜角肌上提1,2肋,有些人跑步手麻,说话上气不接下气,胸廓肺的上三分之二工作,下三分之一不工作,下肺角没有供氧,还有悲伤,哭,抽泣,这样容易伤到斜角肌,小孩子最早的时候是腹式呼吸的,另外呢,女性怀孕以后变成胸式呼吸,后来就很难改过来了,刚开始的时候有时候还是腹式呼吸的,后来随着胎儿大了以后,膈肌下降出现障碍,就变成胸式呼吸了,她没有觉照,没有照顾到她的呼吸。

其实有一招干货,跑步唱歌,因为只有腹式呼吸才能跑步唱歌。(这是练腹式呼吸的)孕妇别跑。胸式呼吸变腹式呼吸就是靠跑步唱歌。


后斜角肌使颈部稳固,参与吸气运动,在举高和搬运物品时提高胸廓(上提第1、第2肋,助深吸气).

斜角肌协 助支撑头部重量。任何引起头部偏向一侧的活动都会增加它的负担。


斜角肌上提第1第2肋,后面是颈髂肋肌,上后锯肌,上提肋助吸气,把肋骨一节一节往上提,所以胸式呼吸法那么多肌肉参与,肋间肌其实是被拉起来的,肋间肌不是弹簧,所以胸式呼吸法引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跑步唱歌很重要。

臂丛神经


症状描述

疼痛部位:颈部至手臂的麻痛感。

1.引起颈前部、胸部、上背部、肩膀、前臂部至手部的麻木、打电感、灼痛感等感觉异常

2.在临床中患者描述肩胛骨内侧与脊柱棘突间的区域(相当于T1-3)的发热、发胀、酸痛等等症状,是很常见的一个症状描述,(常被误诊为菱形肌劳损)

3.肩部感觉承受不了衣服的重量或者感觉肩部压着千斤之重(因为患者难以描述准确,常被误诊为肩胛提肌劳损)有的抑郁症患者穿衣服也会感觉重,这属于神经内科。

4.上臂的抬举困难、费力,脱衣服费力等(会被误诊为肩周炎等)


1.上肢的怕冷,胀痛等等,更有甚者一侧的半边躯体感觉不适乏力,畏寒怕冷等等(常被误诊为雷诺氏症等)

2.上胸部的胸闷(会误诊为心绞痛)

3.常被误诊为神经根性颈椎病


胸式呼吸时斜角肌如果不启动,其它难以启动。

中斜角肌易卡压肩胛背神经,导致肩胛骨缝里疼,紧张,困,如蚁走感,每天喜欢在门框上蹭,还有人在公园里撞树。

如果压迫到锁骨下动脉,手指甲颜色是苍白色的,凄冷感,如果胸小肌压的回流不好,是发紫,发麻。

颈源性假性心脏病,心慌,胸闷,气短,雷诺氏综合征,心脏的跳动不受脑控制,它有个自律神经,胎儿在胚胎发育期的时候,先长脊髓,然后心脏,心脏跳动的一刹那,全身血管每跳动一下长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