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书单(全年300本)
一、认识自我
1,苏格拉底的申辩, 柏拉图
思想家:未经省察人的人生没有价值
(假如你是他,你是怎么思考的)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谦卑)
2,险我们于无知的恰恰是自己的已知
3,从奇案中中分享读书心得
案例一:罗生门奇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们只会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
案例二:苏格拉底的审案〈观察时代背景,,政治因素,要是对夺权的贵族都能释免,为什么要迫害在政治上毫无威胁的苏格拉底?〉
悟:
〈1〉思想上特立独行,行动派上随波逐流
〈2〉理解经典著作里面的微言大义
〈3〉文化的繁荣出现在社会的衰落,这个观点我不能认同
4,用“反问法”呢?这里有三个步骤:
〈1〉找出一个看似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观念;
〈2〉假设这一观念是不对的,试着找到一个例子,证明这一观念存在逻辑上的破绽;
〈3〉修改原有的观念,使之能够包含我们刚刚找到的例外,接着,我们再反复使用这三个步骤,步步紧逼,把原本似是而非的观念逐步澄清。
苏格拉底的“反问法”看似招数简单,其实威力强大。
例子:
〈1〉神与虔诚?两个情况:一种情况下,一件事情本身是虔诚的,所以神喜欢这件事。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神喜欢,做这件事情就是虔诚的。
〈2〉勇敢的标准答案?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提问到寻找答案的思考过程。
5,你必须学会怀疑。凡是公认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少真的如此。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观念是否正确,跟它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跟相信它的人有多么伟大,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独立去思考,反复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我们不断地拷问,似乎触到了更为坚实的认知的基石,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当有了新的反例,我们就必须放弃旧有的理念,一切从头再来。
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心中都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我们都想要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性,但同时,我们还有另一种倾向,我们都会逃避、害怕和憎恨自己可能犯错误。这两种同时存在的倾向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6,以上用于对自我对话,对待他人,宽带他人。学习他人好的,从他人的缺点中吸取教训。
7,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分歧。他们都是从怀疑开始,但最后却分道扬镳了。“智者”最后陷入了虚无主义(但他们会从中选择一个强者相信的观点,或权贵相信的观点,或是更多的民众相信的观点,然后,他们会装作拥护这种观点,其实内心充满了鄙夷。)
8,测试是否拥有第一流的智慧,就是要看一个人能否有能力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想法,并且依然能够保持运转。 ”
9,判断自己有没有掌握,要看在实践中,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有没有改进。
10???不理解的知识点
泰勒斯是第一个追问“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人,他给出的答案是水。
赫拉克利特,他说万物的本源是火。世界是在变化之中的,火没有固定形态,一直在不断变化。火能变成水,水会变成土,土又会变成火。
毕达哥拉斯,他的哲学更加玄妙。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的本源是数。数学就是他心目中的哲学。还有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叫德谟克利特。他最早提出世上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激发人们去爱真理和美德,帮助他们过上正当的生活。在他看来,美德需要知识,知识是至善。正确的思维才能导致正当的行为。如果你要掌舵,就必须要掌握关于航海的知识,如果你要治理国家,就必须掌握关于政治运作的规律。一个人要想过一种有美德的生活,同样需要知道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直,什么是虔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美,这都是要去深思的。
11!
隔壁老王的人生公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
苏格拉底的人生公式: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
12,奥勒留就讲过一句名言,他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ABC情感模式:事实 缓慢 情绪
我们是可以改变B的,而B能够直接影响到C。对我们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C
B需要审查自己的人生,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你可能会较真,经过省察。
13,题外话:道德很大程度上源于进化。
14,思>写>读>听,写日记助于悟,悟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