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能听到领导或长辈教育我们,不要背后议论人,但往往是大家聚在一起时,总要背后议论议论,说张三义气,够哥们,李四人不行,离远一点,从而达成小圈子的一种认知共识,然后向外扩散,最后某人就被认定了,帽子想摘都摘不下来了。
可是,张三确定是好哥们吗?李四确定不是好人吗?一切言时过早,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先人就是要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要过早,不要应为一件事就评价一个人,更不要给别人戴帽子、写标签!不评价人,是现代人必备的的素质和涵养。
张居正搞改革很牛,但自己的生活也是很奢侈的;戚继光抗倭有功,但他也请客送礼;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皆争食其肉,骂其乱臣贼子,百年后才平反,剧情反转历经百年。
人对人的印象和认知在局部,评价一个人往往以偏概全,而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现实里,不可避免,这就造成了认知偏差,比如:李四其实是一个不赖的人,因为一件小事不注意,得罪了张三,李四没有觉察,而张三却以此从他的角度认定李四人不行,最后强化这种认知,从而形成固化的评价体系,李四就成了张三眼中很不好的人,张三背后还说李四不行,评价认知被传播,还加入个人谬传,如果张三是一个人很具有传播能力的人,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李四可能就不是一个人好人了。
事实上,李四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人!如果不去评价人,那么相互的成见就会少一些,在为人处世上就会不被自己的曾经的言论和观点绑架,人际关系就会宽松一点,往往是自己说别人一句坏话,后来说十句咱们的话都改变不了一句坏话造成的影响力,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不评价。
不要过早的评价一个人,是不是不评价人?完全不是,而是要慢慢的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不过早评判,不过早下定义,学会理解人,或者说知人不评人,看穿不揭穿。
有时候,社交靠八卦,八卦能力强弱,决定社交能力强弱,但这里边有一个界限,就是八卦时,度的把握和控制,在八卦时,总会涉及到评价人,一个熟悉的场景是酒后胡说八道,点评张三,批判李四,好像全世界就他一个人最好,这是八卦大忌,切不可愈线,而要有节制。前一段看《空谷幽兰》,比尔波特遍访的那些隐士在深山里修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很好,就是持戒方可开悟,我理解就是畏法度者最快乐,只有自觉清规戒律,才可修生修为,有所悟,有所得,每个人活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做到酒桌上不随意评价就是一种修行,守得住才能看到更远处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