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和游客中心,前方四百米”!
前方400米的废弃磨坊里,据说,只要在墙上写上某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会在24小时之内死去。
这就像是某个取材于现实的都市传说,让人不自觉地希望它是真的,可又怕它是真的。
这个传说就是《消失的女孩》这本悬疑小说的故事起点。
艾玛在那个磨坊里,留下自己2岁妹妹萨米·温特的名字……
萨米便真的消失了。
萨米的消失就像是一个导火索,引爆了温特一家和邪恶教会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最终,萨米失踪案成了悬案,没有找到凶手,所有人却都是嫌疑人。
28年后,磨坊被夷为平地,“萨米·温特”却又回来了!
30岁的“萨米”开始了寻找2岁的“萨米”之旅。
萨米的父亲——杰克·温特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经历过怎样黑暗的童年?
萨米的母亲——莫莉为何会深陷邪恶教会而无法自拔?
萨米的姐姐艾玛和哥哥斯图尔特又有着怎样的“心机”?
除了温特一家,被这个漩涡波及的人们都有着怎样的创伤?
旧日的伤疤再次被揭开,这一次,温特一家又会出现怎样的异动……
1、一切不过是人性在作祟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
萨米的父亲爱的是同性,却恐惧被人看穿,特拉维斯也一样。
14岁的艾玛和9岁的斯图尔特渴望爱,内心却充满嫉妒。
“心内之光”的牧师克里奇残害着生命,却假借上帝的名义。
特拉维斯的哥哥帕特里克说:“我的所作所为是我自己的选择,老实说,罗杰说的话也没多过分,只是,它将代表着你不得不面对所有的不公和批判,仅仅是因为做你自己。”
帕特里克和贝基这两个人物,在整本书中的出镜率并不高,他们却是所有人当中内心最光明的人了。
2、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狄德罗
《消失的女孩》里出现的每个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过童年黑暗,童年阴影就像是一个魔咒,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传递。
萨米的祖父母、父母、兄妹,特拉维斯一家,还有克里奇兄妹,每个人的心理罪都是有原因的,萨米的消失,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所有人都是推手。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辈子去治愈,在自我治愈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挣扎和疼痛,这是一个必经之路。
3、给“魔鬼”下定义的人是否也是魔鬼?
贯穿《消失的女孩》全书的组织名称——“心内之光”教会,这是一个以崇拜上帝为名,摆弄毒蛇和蝎子的邪恶教会。
“如果你认识那些阅读天宫图和《哈利波特》的人,那些看占卜板、堕胎、和有婚前性行为的人,那些玩电子游戏、颂扬带有撒旦色彩的电影的人,那些和同性躺在一起,就像你爸爸那样的人……如果你认识这样的人,萨米,那你就已经感觉到魔鬼了。”
这个邪恶教会的首领,对魔鬼的定义是这样的,就连醉酒也被归为其中。
可是,上帝造就的人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啊!为何亚当少了一根肋骨?
人类原本就是不完美的,人类的始祖就是残缺的。
上帝制造人类,就是要让人类在黑暗中寻找光,在残缺中寻找自己缺失的碎片,而不是一味地惩罚罪恶。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裂缝,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4、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两个时空的金和萨米,2岁的萨米不会选择也没有选择,但是30岁的金能够选择。
金在澳大利亚的生活无疑是安稳幸福的,他有着永远也不愿失去的家人,可当“萨米”这个名字出现在她的世界里时,她仍然选择了寻求真相。
选择红色药丸,即使真相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也不愿选择蓝色药丸而沉睡在梦中,就如鲁迅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
金的选择揭开了伤疤,但最终她也能够治愈伤疤。
结束语
《消失的女孩》这个故事里,采用两地两时空双线并行的叙述手法,仿佛一部高分悬疑电影,所有的场景用恰当的文字描绘地清晰可见,所有的故事情节穿插着人物内心的挣扎,每个故事情节里都有着一个能够拽起的茶包线,顺心这根线我们就能把茶包拉出来了。
《消失的女孩》是克里斯蒂安·怀特的处女作,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却不输任何一个老练悬疑作家的成熟作品。怀特的的文字并不青涩,可以说他对故事节奏和张力的把握恰到好处。
《消失的女孩》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除了曲折离奇的故事,还有直抵心灵的唯美文字,令我舍不得为了故事结局而跳读下去。
《消失的女孩》不愧是尚在手稿阶段就荣获维多利亚总督文学奖的优秀作品,据说《消失的女孩》电影版权已经由制作《荒野猎人》的Anonymous Content公司拿下,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