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虽然有五个月的冬天,但是水果从来是不少的。温室种植加上南北交通通畅,即使在冬季,也能让长春的水果店里能拼出一张中国地图。
可吃水果也得顾及“天时地利人和”。反季节的西红柿空有其表,老远儿运来的香蕉又瘦又硬,泡沫盒里拿出来的龙眼烂了一圈。不时不食,古人诚不我欺!另外做穷学生的,也吃不起天天吃这些价格颇高的外来水果。
好在店家也愿意放下“身板”,进些平民水果。这类水果通常量大多销,应时应季,值得一吃,也值得写一写。
夏秋常吃的水果,与南方无异。
半个大西瓜,让老板娘切好,拎回寝室就够四个人一天的消耗量。
青芒是外来的,一个青芒,一斤多重,与香蕉同放几天催熟,去皮切块,可以拌酸奶。此时的青芒肉柔软爽滑,好过熟成一滩汁水的金色芒果。
各种葡萄和西红柿。夏季胃口不好,晚饭就捧个花盆一样大的保鲜碗,盛满葡萄和西红柿,电影看完,水果吃尽,刷牙睡觉,通体舒爽。
还有卖冰块的,真的是白水冰块,只比冰糖稍大,在别处没见过。花上很少的钱便能提一袋,能拿来泡饮料解暑,也能拿来敷脸散热——学校是没风扇和空调的。
夏季短得很,九月就要穿上厚卫衣。西瓜葡萄的季节过去了,此时走进水果店,会闻到极其浓郁的果香,同时又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这就到了南国梨的季节了。
南果梨个头儿不大,只比咸鸭蛋粗壮些,果皮韧且厚,斑点极大,颜色多为青黄色,有些带红晕。长成这般模样,难让人相信它会比旁边大个光滑的大白梨美味。也正是因为外貌,我那时进出水果店,从没主动买过它。
直到某天,室友买了两三只放在窗台上,晚上没水果吃,洗了一只尝鲜。入口果皮粗糙,果肉偏软,水分不及黄梨,但是除了一般梨子的甜之外,竟然有一股酒香!
带酒味的水果!
对于爱饮酒的人来说,这真是水果中的至宝。
我极度迷恋这种味道,自己还发明了一种有点恶趣味的吃法:在梨上咬一个口,然后不急于吃过果肉,先使劲吮吸梨汁,大概能吸干半个梨子,然后才吃干巴巴的梨肉。
南果梨的酒味真是出自果肉发酵的酒精。这梨九月左右成熟,果农将其采下后,并不立即出售或食用,而是放置数天。这样做,一来可以催发梨的香气,二来让梨肉发酵产生南果梨中最迷人的东西——酒精。
不过这种风味奇特的东西,有人爱也有人厌。室友是长春本地人,从来不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看到我对南果梨如此着迷,还经常笑话我。大概此物在本地极为常见,不为本地人看重。然此梨在东北三省之外,名声甚小。“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惜这句话对南果梨失效了。
南果梨之外,还有苹果,苹果梨,大黄梨,大白梨(自己起的名字,只是白而已),不过这几种水果我以前都见过,不足为奇。
然而有一年十月份,同学从家里带了一袋小苹果。这真的是小苹果,有山楂大小,通体深红,活像从童话里的矮人那里拿来的。他说这苹果太小太硬,更适合晒果干,所以叫我搭手,帮忙洗干净切片。
我洗水果前尝了一个,除了果肉硬点,真的别有滋味,仿佛以前分布在一整个大苹果的酸甜香都浓缩在了一个小果子上。我边帮他洗边挑出来自己吃的一份,那份小果子我吃了一个星期。他的果干最后也没晒成,我很心疼那些被他切了的小苹果。
小苹果可能是一年中最后的本地鲜果。
很快就会下雪。大雪埋藏稻田,覆盖果园,走兽蛰伏,飞禽南去,人也离开农场,回到村镇。农家烧好土炕,城镇暖气一开,五个月的冬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