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种或者几种色彩漂亮还是无数种色彩漂亮?当然是后者,而且这也是一个事实。人类的思想或者情感亦同样如此,钢琴正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当你听钢琴曲时是否想过音乐有音色或者色彩?它就好比油画中的色彩,是立体的、远近不同并且有层次感,可很多中国学生的演奏更象是中国山水画,非黑即白的平面感觉,更谈不上无限的色彩组合。
我上过一次来自留学美国学生的钢琴课,该学生就指出了我的这个问题,即单一色调和永恒不变的触键,该学生留学美国后几乎花了二年时间才改变了在国内专业学校养成的这个致命的错误,它也让我思考并写下此文,问题需要慢慢的解决。
该学生的老师这次在上海钢琴大师班上演奏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似一幅充满色彩变化的俄罗斯油画,一位和我一起欣赏此曲的专业学生听完后告诉我:没有想到这个曲子这么好听,我觉得好于同样演奏此曲的另一位大师,此大师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色彩,尽管技术做的同样好,甚至更好。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触键方式有很多种,选择怎么样触键完全取决于音乐需要,没有绝对好和绝对坏,只有是否适合当下需要,怎么理解呢?我想:即根据自己对音乐理解和作品需要选择正确的触键,正如画一幅绘画时选择适当的颜料,这里是给音乐加色,它通过触键部位改变(指尖和指腹)、力量使用方法改变(手指、手腕、掌关节、手臂、身体)、触键的高低改变(低指、贴键、高指)、踏板变化、力量大小改变,甚至即兴的情绪和情感化等来为音乐着色。
而最难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解读……
绘画的色彩是无穷无尽的,音乐的色彩同样如此,作曲家作完一首曲子后,在上面做了有限的音乐(色彩)标记(跳音、连线、顿音、強弱、⋯)、表情述语和速度标记让演奏家去执行,而将绝大部分留给了演奏家在弹奏时去涂色或者叫再创造,我们所欣赏的曲子正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共同努力的结合,它是两个人的个性和艺术理解的结晶,所以从色彩的意义上讲,有绘画功底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有着天然的优势。
徳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正是在绘画和作曲二者均有造诣的全才,他把自己曲子涂上了色彩即音色,把自己的绘画涂上了音乐旋律、节奏和和声,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因而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听觉艺术还是视觉艺术,而绘画和建筑本身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视线所及的一切,我们24小时从出生至今一直置身于建筑和画面中,而不可见的音乐原本却没有(除了自然界的响声),它硬生生地从人类的心灵中被作曲家抽了出来,所以音乐就是心灵和心灵的花朵,被心灵所浇灌,各种颜色的花朵就是音乐的色彩,它也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中性和独立的艺术。
换言之音乐是剔除了所有外在的影响甚至污染的艺术,我们顺着音乐就可找到遗失的自己和应有的快乐,欣赏者在再创造的欣赏和演奏中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境界来对应这个世界。
对音乐和绘画的关系,我也可换一种说法:绘画是视觉的上的音乐;而音乐是听觉上的绘画,也是我们常说的画中有音,音中有画,正如树是天上的根;根是地下的树。只有,也只有在德国艺术史上,才将建筑(绘画)和音乐视为整个艺术皇冠上的二颗钻石,它们互相辉映和彰显,并影响了这个民族和它的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等等。他们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我们可在一个好的建筑中找到对应的所有音乐符号和特征,甚至强弱,而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呢?我称它为既存在于时间,又在其中展示宇宙和生命所有奥秘和存在的流动画面吧。它是流动的图画展览会,是瞬间和永恒的合二为一,是生命的载体、浓缩和灵魂的忠实记录。
最后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可以说音乐的色彩或者音色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心灵的色彩,简单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