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进京
王小二依靠自己的运作,暗地里发力,卧薪尝胆。逐渐在江城收复了恩师杨达去世后的失地。
又通过夫人外交,几位文化界领导夫人直接站台,市美术馆为王小二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关键是成功忽悠了几个老板,成为浅石作品的收藏家。那几个老板,打小在江湖上拼搏,心里从来不踏实,听说收藏艺术会增收,一忽悠便进去了。
说起这些事情,王小二一脸的自豪。他说过去卖小面,一条街上几十家面馆,要把吃面的人勾引到自己的发发面馆,心甘情愿掏钱下箸,巳经是很难的事情了。
世上无非两件事,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填进别人的脑袋。前者做到了便是老板,做到了后者则是老师。
现在卖书画,就是卖思想。要把莫须有的、甚至荒唐的审美情趣灌输进别人的脑袋,更难对付。世界上能够把这两件事情同时做到的,除了骗子,数卖股票、卖古董书画的人厉害了。
王小二从底层爬上来,了然人性的弱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毎一个人都有虚荣心。要想取胜,要从人海茫茫中,一眼认出自己的俘虏。称他们为知音、高山流水。称赞他们是财神爷爷的朋友,今天惠眼识宝,子孙后代富贵满堂。收藏了王小二的书画,等于是藏了软黄金。
当然,收藏一张画不只拥有那张画布或纸,而是必须去体会这件作品所传递的精神价值。拥有一件好艺术品,能感觉自己活得与众不同。
市里高校有美术系,想邀请王小二去讲课,系主任私下里说,可以聘请王小二为客座教授。王小二自有盘算,不为所动。
娟娟受浅石山人之托,送了美术系主任几斤名茶,客气回绝了盛情。
王小二去了京城,住在北京饭店,之所以选择靠近长安街的老饭店,那是小城人一生的情节。当年多少名流不都是以自己在北京饭店吃饭住宿为荣么。
王小二用忽悠老板们来的钱,每天邀请各路神仙来酒店吃饭唱歌,同时送出江城特产,出手阔绰。
一日,王小二受邀去了圆明园旁边的清华园,请几位学美术的学生吃饭喝酒后,高兴接过同学的话,当年丹青从美国回来,也是自称是小学毕业文凭,执教清华,培养了许多硕士博士。
今天我王小二来到清华,以一个卖小面的艺术家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艺术无边界,十分荣幸。
几位同学也是十分感慨,他们打小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说读到了硕士博士,但是根基很浅,人脉不广。王小二以江湖之身,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一时间让同学们目瞪口呆。读了二十多年书,用成功人士的话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读死书,死读书。于是尊称浅石先生。
学生们缺的是自信。江湖中人最自信。当街扯圈子,可以把一堆野草吹成灵芝精华。艺术同理,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的时候,一定要有勇气去肯定自己,你就是齐白石,你就是毕加索。你的作品那怕是一根普通的线条,都要说出一百二十条来龙去脉。今天所有活着的时候就吃香喝辣的书画家,一定是传销艺术的专家。
至于以后的事情,就像恩师杨达,活着的时候是著名书画艺术家,人一走茶凉。才过去十多年,谁还记得江城有个杨达。人生一世 草生一秋。
学生们点头称是。纷纷撰文,翻遍故纸,从汉代竹简到敦煌唐代档案挖掘,证明王小二的书画艺术继承传统又发扬光大。
一时间,来自山野的王小二成了名人。还受邀参加了一个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题目是《来自唐代的乡野文化》,初论王小二的书法艺术。
回到酒店,洗过澡。王小二看着京城的灯火,望着长安街的车灯,深有感触地对娟娟说,"书画真是一个奇迹,一登龙门,吃香喝辣,以后每年都要在恩师杨达的忌日,搞点纪念活动。恩师旗飘扬,小二享福利。"
二人正在回首往事,王小二接到来自江城的电话,说他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仙山公司批准他光荣退休了。接完电话,王小二突然之间泪流满面,想起那些依然奋斗在面馆卖面的同行。冒出一句,感谢党、感谢王书记。
(中篇小说连载之六,待续。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