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关注的几个公众号及几位微信好友都在转发一篇文章《爸爸的回答,一个人越有钱越了不起,是吗?》。是一对父子的对话,我也仔细看了,确实是篇好文章。都是日常中会碰到的问题,作为爸爸的回答不卑不亢,由浅入深,以小见大,教给儿子正确的三观,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爱。每看到不错的文章,就会想真是要感谢智能手机啊,通过手机我们可以和全世界交流,似乎全世界就为我们一个人服务。但是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什么这篇文章会爆红,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和孩子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我们的孩子这样问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回答,又会是怎样的对话内容?
文章的背景是一对父子的背影,很萌很有爱。生活中,父子或父女这样的交流着实不多吧?看到过很多的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都是妈妈一个人承担了,很多女性是隐性的单亲妈妈。如果一个家庭孩子有问题,似乎也都是因为妈妈没有教育好,这真是很不公平。哪有几个女性愿意大包大揽地承担教育子女的问题,实在是因为逼于无奈吧。所以几年前《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会大红,因为说出了太多家长的心声,特别是妈妈的心声。但是在中国,父亲的角色真的很要改进,好比中国的足球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这篇文章也是给更多的父亲看的吧。
在我家也一样,教育孩子方面,类似讲道理的事情基本是我承担。何先生说他文化没我好,当然是我教更合适。也还不错,现在主要是忙于房子装修,其他体育训练、手工劳动都是他的事情了。也会给孩子买衣服买鞋子,比我这个妈妈做得好。当然了,我也很乐于和孩子交流,这个过程也很享受。孩子常常会说学校里的事情,然后问我,这样做对不对。比如说这两天,还有小朋友穿冬天的校服,她穿得比较少,这样对不对?比如说有的小朋友跑步跑好,就把外套脱掉,只穿很少的衣服,这样对不对。好在每个问题都没有去敷衍地回答,有时也会边看手机边回答,会被女儿抗议,所以就有改掉这个坏毛病。而且发现和孩子对话的过程,真的也是逼迫自己成长的过程,像微信上那个爸爸那样近乎完美的回答,能有几个人完成?单是与孩子对话的态度就已经很难得了吧。但是对话与沟通真的能帮忙解决不少问题。
举个例子,昨天说过的,因为跳舞的事,一直想找女儿好好聊一聊。于是就讲到每天晚上睡觉前得练习基本功。孩子倒是答应了,但是说必须先陪她去楼下玩跷跷板,否则就不练﹝有天晚上跟她爸去玩过﹞。一般来说,这样威胁我,我本是要瞪眼睛的。可由于对这件事,向来自诩推崇自由发展兴趣爱好的我,也知道是逼着孩子在练,内心多少还是有点不安,于是说道“好吧,好吧,那回来要练知道吗?”女儿一脸诧异,她没想到我居然会答应。然后就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很想我跳舞跳好?”“对啊,终于知道妈妈的心意了!”“知道啦,知道啦”小脸一脸的难为情。“好吧,妈妈,我们去练基本功吧,不玩了。”说实话,内心有点小感动,孩子能够回应我的心思。于是在回来的路上就问她,“为什么对跳舞没兴趣?”回答﹕“在练的时候比如压腿啊,下腰啊,有点疼,真的很疼。”
果然是因为不肯吃苦。这倒是坚定了我的信心,本来我是想如果她一再提出不想练,是不是考虑放弃。于是这样跟她说:“如果每一样事情因为害怕吃苦就不练,每一条路因为害怕困难就放弃,长大以后恐怕真的会无路可走哦。”孩子点头倒像听进去了,晚上练得还挺积极。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能够坚持到底就是奇迹。不是要求孩子跳舞能跳到多好,就是不希望孩子因为害怕吃苦,就在这件事上放弃。这都是需要和孩子的互动才能明白的事情。
然后说说微信上这篇文章吧,孩子问了很多问题,其中一条也就是作为标题的这条,越有钱是不是越了不起?说实话我也是被这个标题吸引的。内心知道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如何说服呢?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是不是也认可这个观点?所以说如果我们自己的认知就在这个水平,那又如何传达个孩子?无可否认,现实的社会时时处处体现出金钱的重要性,我们那么努力那么拼,无非也是为了双双实现财务、时间的自由。像那个爸爸那么高达上的话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传递给孩子,这是原则。但是孩子大了,怎么面对金钱上的问题?
最近和何先生谈话的时候,难免会讲到装修超了多少预算等等。孩子就会来问,妈妈,我们家是不是没钱了?一脸的担忧,还说要把压岁钱拿出来。也才发现孩子对家里事情的敏感,告诉她爸爸妈妈会解决,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告诉她金钱也不是最重要的道理,费了不少口舌。所以自己的三观是否正常,是否言行一致,孩子就是最好的检验啊。做家长的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供给的同时,精神上的交流也很重要,对吗?所幸目前为止,我的孩子跟自己的交流还很流畅,因为妈妈就是她最信任的人。希望这份信任关系长存。
365极限挑战营 打卡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