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育往往是,家长说让孩子听就好了。觉得这就是教育,因为我们比他年长,因为我们懂得比他多,因为我们过的桥比他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他吃的饭的还多,他只要听就行了,他只要按照我们说的做,就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事实是如此的吗?那么也不一定!可能有的家长说,那他长大的时候可能,通过上网了解很多的信息啊,这样的时候可能比我懂得多,但是小的时候还是我比他懂得多吧,我觉得我的经验比较丰富呀,他看到我说的做就对了呀。那么今天我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所以说,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触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也看到了刘老师今天发的文章,灵光要随时抓住,不然的话一会儿溜走了就找不到他了。
我们这里家长可能会觉得,很多麻烦的事情,尽量离我们远一点,很多可以不做的事情,我们尽量少做一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呀!故事1,比如在公共的场合,如果说像超市里东西,放错了位置,我们需不需要去调整呢?看大家觉得多此一举,那不是有服务员吗?不是有上班的工作人员吗?那也不是我们的事情,那么当孩子发现了,他觉得我们既然看到了,就应该去帮忙一下,那我们是阻止呢,还是同意呢?可能,绝大部分的家长就会说,去弄他干嘛那么费时间,那其实,当孩子觉得,我们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他觉得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么当孩子把这个位置规整到他说应该待的位置,我们家长是觉得多余呢,还是汗颜呢?
故事二,当孩子和超市里发放的免费的酸奶,不小心溅到了前边人的衣服上,很尴尬的是溅到了对方屁股的位置,孩子还是问家长:我把牛奶溅到了前面人的身上,我需要跟他道歉吗?那我妈妈其实是尴尬的,觉得第一,对方没有发现别人呢,这个位置也很尴尬啊,到底需不需要去道歉呢?那么孩子当没有得到家长的回应,那么他就自己做主,走上前去,给前面的人道歉,那么前面这个家长呢也是特别的感动,说“孩子你真能干,没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家长更多的是担心这件事情有没有必要,多不多余?而孩子他的信念是,这个事情应不应该。那么此时的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故事三,在超市里,有一位家长的推车,使劲撞了我们的推车,那么孩子说,他撞了我们的推车,妈妈说我看到了,孩子说,他做错了事情就要道歉,我们需要他跟我们道歉,家长迟疑了一下。想着对方,没有道歉就算了,过去就算了,何必没事找事呢,但是孩子很坚定的走向前去,告诉那些家长,阿姨,刚才你的推车撞了我们的推车,你需要跟我道歉,那么那位家长,愣了一下然后说:“孩子对不起啊,我不小心撞了你的推车,你真能干!“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环境里家长更多的是担心,而孩子,他的信念就是,应该还是不应该。
那么听完这三个故事以后,您对教育又有什么样不一样的感受呢?教育仅仅是单方面的吗?还是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呢?教育真相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今天把分享发的这么早,也是一个例外吧,作为对自己的一个鼓励和点赞吧!而且早上在浓雾起的时候,我迟疑了一下,还要不要起床,还要不要运动?今天是自我照顾的第五天,我不想让他这么早的就破窗了,那最好不要破窗,那么,折中一下,我选择在楼顶跑步,即使时间短一些,效果差一些,那至少我还在坚持,为坚持的我点赞喝彩,陪伴自己一小步一小步的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