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二〇)
庚寅元旦,皇上登保和殿受朝贺,望见远处有烟腾空而起,问大学士曰:“得毋民间有失火者乎?”首相舒文襄公奏曰:“似烟非烟。”诸公服其吐属典雅。古语:“似烟非烟,是谓庆云。”
乾隆庚寅年,乾隆35年,公元1770年。
舒赫德,(1710-1777),清朝大臣。字伯雄、伯容,又字明亭。姓舒穆鲁。满洲正白旗人,礼部侍郎徐元梦之孙。雍正六年(1728),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十三年,迁监察御史,在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年(1737)八月,上疏请将闲散八旗安置东北屯垦;赎还典于民人之旗地,诏允。三年,迁内阁侍读学士。后屡经升迁,三十八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刑部事务,充国史馆四库全书清字经馆总裁、正白旗满洲都统。三十九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年,领兵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因功加三级,得云骑尉世职。四十一年七月,任文渊阁领阁事。四十二年,充蒙古源流临清纪略正总裁。四月,卒。谥文襄。
若烟非烟。《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庆云,也作“景云”、“卿云”,指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祥瑞之气,五色祥云。
本人翻译:
乾隆庚寅元旦,皇上到保和殿接受朝贺,站在朝堂之上,看到远处有一股烟从下往上升腾,皇上觉得有点奇怪,大年初一,这些烟是怎么回事儿?就问大学士:“是不是民间有失火的呀?” 首相舒文襄公,也就是舒赫德起身回奏:“似烟非烟。”朝堂上群臣闻听这四个字,纷纷叹服,舒赫德真是谈吐典雅啊。古人说过:“似烟非烟,是谓庆云。”
真老实人言:
大年初一遇到失火,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这事儿偏偏让乾隆遇到了。皇上看到就算了,却还要问正在朝贺新年的群臣:“是不是失火了?”这问题真难回答啊。回答说是失火了,这是给皇上添堵;回答说不是失火,说不定引来欺君之罪。只有舒赫德的回答最为巧妙:“似烟非烟。” 这个回答,非常雅致,而且十分中规中矩。似烟非烟,我也看不清楚是什么玩意儿,不但避开了问题,还给出了答案,暗含着说这是祥瑞。但如果真有人追究其将失火之烟说成祥云,他则可以两手一摊,我可没说啥祥云的事情。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一个绝妙的马屁。现在诗坛上,马屁诗不少。不过,要达到如此高妙的水平,估计很难。一来,拍马者水平欠缺;二来,受拍者水平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