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救人
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上午,放学的时候,张青云无精打采的拖着两条腿往家走,脚下仿佛坠着千斤巨石。心里暗暗下了决定,回家给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干脆退学不上了吧。
鹿城乃是道教鼻祖老子李耳诞生和升仙的地方,所以有明道宫道观和老君升仙台两处著名的景点。自从唐高祖李渊称李耳为李姓之祖,对其大加封赏后,历代帝王多有封禅。道观院所也有很大的规模,国内外的人士多闻太上老君之名,读《道德经》。纷纷慕名来到鹿城,登升仙台,拜老君像,游览进香,香火鼎盛。
张青云家就在太清宫附近,回家的路恰好经过明道宫门口,小时候,经常在里面玩。倒是上中学后,为了学习,进去的反而 少了。现在既然存了退学的的念头,心想:“不如到里面玩一会儿,等爸妈吃过饭后再回家,免得一说起退学的事情,他们心里难过又吃不下饭。”想到这,身形一拐,向观里走去。
虽然已经十二点了,但是道观里面还是有很多游人,拍照、上香、热闹非常。
张青云绕过两座大殿,向后面走去。
只见明道宫后青幽幽一座高台,二十多米高,周围用青砖垒砌。方圆四百多平方米,上面即是太上老君的道场。高台上唐柏宋槐,郁郁葱葱,巍峨参天,古朴大气。
一列青石台阶从地面直通向台顶,均是用两尺多宽、一尺来厚,三尺来长的青石板铺成,共有三十三级,隐含三十三天之意。
张青云随着游人登上台顶, 只见正对面三间正殿,殿门大开。殿内,老君爷慈眉善目、长发披肩,盘膝坐于大殿正中,伸出一根手指直指房顶,微笑着看他。东配殿内供奉的是赵公明元帅,豹头环眼,须发戟张,手擎一根打神钢鞭,怒目相对。西配殿内比干财神笑脸盈盈。众香客在殿门前叩头拜谒,诚信祷告。
张青云随着众人一起绕着大殿走了一圈,看见大殿周围的柏树、槐树,又比原来粗壮了许多。只见在柏树的树杈上、正殿的山墙上嵌着九枚炸弹,锈迹斑斑。这个张青云也听说过:当年倭国入侵鹿城,恰是半夜时分,见此高台,以为是军事据点,遂向高台开炮,连开十三炮,竟无一枚爆炸。天亮后来看,惊慌不已。鹿城人都说是老君爷显圣,香火比以前更胜。
随着众人的移动,张青云又转到正殿前面,只见正中间央的地面上插着一根铁柱。约有一尺多粗,历经多年风雨,却不生锈,在阳光下发着黑黝黝的光,这就是太上老君的赶山鞭。
人群里有人惊呼起来,张青云抬头一看,就看见正殿前的垫子上,有三个人拜过圣人后正站起来,中间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左边一个年轻的姑娘,右边是一个中年男人。老人在站起来时,不知怎的,脚下一滑,直直地向后倒去,脑袋向着铁柱上撞来。听到有人惊呼,中年男人和那姑娘偏头看,已经来不及伸手。“妈”,“奶奶”,二人齐声惊呼,却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惨剧发生。
张青云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自小受老师的教育,道德品质却是最好的,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他抢前一步,跨到铁柱前,双手往前一撑。老人的身子缓了一缓,还是一头撞在张青云的肚子,张青云身子往后一个趔趄,后脑正撞在铁柱的顶端,鲜血登时崩现出来,滴在铁柱顶端的圆环上。张青云的头一晕,身子贴着柱子软软的坐下来,只见顺着柱子从上向下拉出一条血线。
张青云一百七十多斤,大肚子软软呼呼尽是肥肉,真是最好的防摔垫。老太太一头撞上,软软的往外一弹,自然就缓了一缓——就这一缓的功夫,就给其他两人争取到了时间,中年男人和那年轻姑娘向里侧身,伸手抓住了老太太的左右胳膊,一起用力把老太太拉了起来,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老太太虽然没摔倒,但毕竟年纪大了,脸色苍白,站立不稳,两人连忙让她慢慢地坐到垫子上,年轻姑娘蹲下来扶着她,急切叫到:“奶奶,奶奶,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老人慢慢说道。
“快看,那小伙子昏倒了!”中年男人转头看去,可不是,这年轻人竟然双眼紧闭,脸色煞白,已经昏了过去。
“小伙子,小伙子,”中年男人连声叫喊,晃晃张青云,没有听到回应。往后脑处看去,只看到红色的血液顺着后背的衣服,点点滴滴汇集到铁柱上,顺着铁柱流下去。人们只顾看张星云,没人看到铁柱顶端圆环处,一个肉眼都看不清的小孔里,喷钻出一个墨黑的小点,也顺着血液向下快速移动,从张青云的伤口处钻进了他的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