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一)
我们早早安排了这场文化之旅的第一站,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有兴能这么呢顺利的来到这里,多亏了我的另一个好闺蜜就住在河姆渡遗址的镇上,大早和老公开着车来接我们,楼下看见老同学,我心中涌起羡慕嫉妒狠啊,为啥她现在瘦了那么多,而我却一个劲的长胖啊!我励志回家就减肥!哈哈,这句假话连自己都骗不了。驱车不久就来到林间小道,穿过这条笔直的小路就来到了遗址公园。其实我本人对着几千年前的文化还真有点怀疑的,7000年前的人类真的能称得上文化吗?难道他们不就只是活着吗!
每次来到博物馆我内心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感。一下子提起兴趣来好好的参观一下这里的每一个物品。进门一张地图就展现了我国著名的几大古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一些几乎遍布整个华夏版图古老文明,河姆渡在这里已经是最早的7000--6000年前。它的发现将华夏文化历史提早了一千年。走进展厅我一步步开始佩服古代的这些先民。7000年前就开始知道种植各种植物来作为食物,不再是靠天吃饭,遗址里有他们当年留下来时各种种子,极富江南生活饮食习惯的芡实,菱角,看来食物真的就是文化的载体可以代代相传,直到现在这边就还有著名的芡实糕。还有悠扬的小曲“采红菱”。我一下子思绪从几千年回到了今天我们的时代。在新石器文化里离不开古人的生活,耕织猎渔。他们7000年前就开始和牛,狗这些生物生活在一起,他们发现这些现代的家畜已经不只是果腹的功能了!狩猎是他们的生存技能,他们还能做出很有杀伤力的石弹,而且还能把坚硬的石头磨到滚圆的石弹丸。用泥土烧制出陶弹丸。用骨头做的骨镞,类似于弓箭的箭头,历经几千年还能看到它尖锐锋利的刃和锋。能够想象它们刺穿野兽身体的场景,人类凭着自己的能力战胜了大自然,逐渐在生活中有了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在里面一个很不起眼的文物吸引了我一只小小的陶塑猪,经过几千年沉睡在土里把它挖掘出来还能有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猪那长长的鼻子,四条“小短腿”,隐约还能看到忽闪的大耳朵。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不再只为了生存,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情趣述,身边的动物都能成为他们对艺术的灵感!做出这件陶器的人,真的是他们时代里比几千年后大艺术家达芬奇更了不起的人。陶器是那个时代的杰作,几千年前的陶器似乎和我们现代没什么区别,小到饭碗大到煮饭的罐。上面还有各种花纹图案,大的罐子都有把手便于拿放。他们还能盖房子呢,特有的甘蓝建筑风格,有点像我们现代的傣族吊脚楼,可以隔离潮湿,防范野兽。榫卯和斗拱的木结构的完美结合。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熟练掌握这些技巧,真的让我好佩服他们的智慧。“心灵之声”音乐在河姆渡人那里已经开始了,用骨头做的骨哨,又大到小能发出不同的音色。想象一下在生活闲暇之余,先祖们用骨哨吹奏音乐,捕猎时可以用骨哨通知大家来同心协力捕捉猎物。还有很多的工具都是现代人一直在使用的,比如船桨的样子和现代比几乎没有区别,他们还能驾船拓展他们的看世界的眼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