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337|杜慎卿的见识

【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免费赠送会员请点击:风清不扬81

既然吃得不行,萧金铉就提议到雨花台山岗上走走。杜慎卿说“这最有趣”,一同爬上岗子,在各庙宇里见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又走到山顶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金壁辉煌照人眼目。杜慎卿到了亭子跟前,太阳地里看见自己影子,徘徊了大半日。

方景诸公,是指方孝孺和景清。浙江宁海人方孝孺比较有名,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后,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是把他当老师的。结果燕王朱棣要抢朱允炆帝位,方孝孺替朱允炆写了很多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等到燕王即位,文武百官见风转舵者居多,唯独方孝孺拒不投降,被下狱后凌迟处死,时年四十六。景清是陕西庆阳人,也是建文帝死忠,意图行刺明成祖未遂,结果被灭族,甚至家乡所有人均被成祖下令杀死,俗称“瓜蔓抄”。

这儿写到方景诸祠,显然作者是比较偏建文帝一方,推崇忠臣死节。毕竟燕王得位,确实有违当时传统、有违礼教秩序,很多人是看不惯的。至于杜慎卿看自己的影子,那应该是想说这个有点另类,却演绎了一句顾影自怜。

大家跟现代人一样,坐在雨花台的草地上闲聊。诸葛天申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小碑,跑去看了回来说:“碑上刻的是‘夷十族处’。”杜慎卿于是表现了一番自己的博学:“列位先生,哪来‘夷十族’这种说法呢?汉代法律最重的处罚是‘夷三族’,就是父亲、母亲、妻子三条线上的亲族。党、母党、妻党。这方正学也就方孝儒所说的九族,乃是高、曾、祖、考、子、孙、曾、元九代人,其实只能算作一族。母系、妻系都不包括,怎么杀得到门生?何况永乐皇帝也不至于这么惨毒。我大明王朝要不是永乐皇帝开启新时代,任那建文帝软弱执政,恐怕早就成了个齐梁世界!”

齐、梁是六朝时偏安南方的两个王朝,因为政治腐败,所以时间短暂,所以用“齐梁世界”比喻国家衰弱混乱。齐、梁两朝定都南京,大家在雨花台感慨齐梁,当然是应景得很。有杜慎卿一番话,似乎又看不出吴敬梓的政治倾向了,不过身在清朝,谈论建文帝与永乐帝,纯粹故事,什么立场都无所谓了,就是个话题。

萧金铉又问杜慎卿:“那先生对方孝儒怎么看?”杜慎卿道:“方先生迂而无当。天下多少大事,讲那皋门、雉门怎么?这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的!”

皋门、雉门,都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的宫门之名。古人考证,天子有皋、应、毕门,诸侯有库、雉、路门,天子与诸侯的门能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名称不同。杜慎卿的意思是,方孝儒太迂了,天下那么多大事,建文永乐的出身其实不重要,何况永乐确实比建文硬气,言外之意是永乐更适合当老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