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带着孩子散步,心血来潮想吃桃,和爱人、孩子一起去小区门口买桃。地摊经济放活后,小区门口俨然成了小型农贸市场。很多农人将自家种植的苹果、桃子、蔬菜运到小区门口售卖,加上零食小贩,很是红火。
到了小区门口,我们径直走到前方一位卖桃老大爷地摊旁,爱人怀抱孩子,我去问价格。老大爷说:“一块五一斤。”我转头告诉爱人:“一块五一斤。”爱人随口一句:“怎么这么贵!”说完后,便走到另一位老大娘的地摊旁。这次轮到我抱着孩子,爱人问价。爱人问完后,便蹲下捡桃子,称重,付钱,一气呵成。
东西买完了,自然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爱人:“这桃子多少钱一斤?”爱人回答我说:“两块钱一斤。”我反问道:“刚才一块五你不买,怎么买两块的?”“啊?”爱人很是惊诧。“我刚才听到的是四块五啊?”爱人喃喃自语:“怪不得我说贵的时候,那个大爷一个劲的看我!”回到家,桃子洗净,爱人尝了一口,感觉酸味十足,不甚甜,不合胃口,吃了几口就弃之一边,最后桃子被我和大宝俩人一扫而空。
如果当初买了老大爷的桃子,会不会也这样的一番滋味哪?如果老大爷的桃子依旧比较酸,倒也一斤节省五角;如果甘甜可口,自然心满意足,物有所值,不枉门口走一遭。对于这次买桃的经历,大约可以看做一次相对失败的经历,因为毕竟没有达到预期的购买目的。细思之,导致购买失败的原因在何处?没有仔细倾听。
我和爱人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让学生认真听讲,听清楚老师多讲、所说,听清楚回答问题的同学所讲、所言。因为,教学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对话,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而保证对话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听者一方需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什么呢?
首先,倾听是一种尊重。无论言说者说的是什么,仔细听至少是对言说者起码的尊重。一个善于尊重别人的人,自然也容易得到别人的最终。平日里,在课堂中,如果学生乱糟糟不认真听发言同学的发言,我常用的提示语就是:“你不听人家说的,轮到你发言可就没人听了。”如此一说,学生多数情况下能立刻安静下来。
其次,倾听是一种水平。言说者可能滔滔不绝、夸夸其他,话多无逻辑。但所谓“存在即合理”。在在看似漫无边际的话语中,一定有谋一句话能够打动你,触动你,而这很有可能促使你在某一个方面实现小小的进步。例如,听课是我十年来养成的一个不错的学习习惯。有人经常问我,教学设计的那些好点子是怎样来的?方法无他,一个是长期阅读所积淀下的素材淤积于腹中;在一个就是听课。一节课中的某几句看似可以忽略的语言,突然灌入耳中,让我多有“觉昨是而今非”之感,从而在思维方法上实现小小的突破。
其实,爱人只是由于怀抱调皮的二宝,而无暇专注,导致误听,进而误判,自然是没有什么尊重不尊重、水平不水平的意思。只是,事情让我联想了更多的事情,引发了几分小小的感慨。而这感慨,归根到底的意思就是四个字:学会倾听。而要学会倾听,诀窍也无他:认真、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