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暖暖的阳光撒在我的后背上,温暖真实。就像我昨晚的等待,同样也温暖。昨晚什么声音都没有,我却听了一个故事,我听完后,全身温暖。
日常,小贝的弹性离校时间提前了,五点放学,我四点半下班。到家四点四十五,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做好饭。时间紧促,有三菜一汤上桌吃饭。哈哈哈,汤淡了,西红柿鸡蛋炒的很碎,清炒的芦笋很咸,豆腐就用油炸炸,然后浇上生抽酱油。吃的过程中,老公说,还是不如我啊,炒的西红柿鸡蛋都碎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开心地回应,是的,你太重要了,你炒的真好吃。鸡汤淡了,老公吃着也不说,我自己发现的时候,说哇,鸡汤没味道。此时,老公说,是的,你也知道啊?(注意,这句话在我听来有指责),我瞬间回应,嘿嘿,其实你刚刚多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有点挑衅嘛。来来听一下,是那句啊,我去厨房拿盐,调味道。汤也就变成了真正的汤。
我在吃饭时提出,明天不要这么匆忙。做的菜都不好吃,我要多点时间跟菜聊聊天,才能做出更好的味道。
年底了,我会喜欢看一档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煮一只鸭子,给鸭子做按摩。那样的方式真好。我也想让自己与做饭的食材有这样的连接。以上都不是这篇文字的重点。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我的职业毛病,做些事情需要多少时间,之前有跟小贝聊过,妈妈以前的工作,对工时比较敏感,拿料、放取精确到几秒我都是有数的。以往小贝写作业到8点前就可以结束,昨天写到了9点,我和老公做好了各自上床前的工作,安静地等着小贝完成作业,我的小内心却在嘀咕,这娃今天作业很多吗?不多啊,那怎么做到这个点呢?想了几个问号之后,我就看自己的书,不烦那么多。
小贝提出,要睡前帮他搓佑三。我欣然答应,在流感肆虐的外部环境里,自我防护要做好。原计划是隔一天搓一次,但是他提出调整,星期二搓,星期五搓,我还是表示同意,要知道,以前的我认为既然商量好了,就不要改来该去。调整到可以改变的模式,变化中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九点十分开始搓佑三,小贝问,妈妈今天听什么歌,你可以点歌了。我说今天不听歌,我听你说话。一切都发生的很自然,我居然没有问。妈妈,我今天的成功日记里写了一条,我帮助了同学,你知道我怎么帮助他的吗?不知道啊,你说我听,我们今天有阅读理解作业,但是他的阅读理解不见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决定抄写一份,他说写完其他作业再抄,但是我感觉写完其他作业没有多少时间抄阅读理解了,因为五点我们就被家长接走了,我就默默地在心里说,你先不抄,我来帮你抄吧。妈妈,当我抄到阅读理解短文第二节第二句话的时候,我向老师请假,回到我们班,我去找那个蓝色袋子了,把蓝色袋子全部翻了一遍,发现了一张今天的阅读理解作业。哈哈,被我找到了。我随即将这张阅读理解给他,还跟他说了,以后不要再弄丢了这些一张两张纸的作业哦。妈妈,这就是我今天成功地帮助了同学。我内心平静,嘿嘿,我的嘀咕答案出来了。背后一定有故事嘛。做个安静地等待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孩子,自己的作业不写,去帮别人抄写作业内容。感谢我自己在那段时间那么忙,没有去追问他说的,作业一项没完成。以前我会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谢这个忙碌。透过这样的文字,我想告诉自己,即使不忙的时候,对于小贝发来的信息,我也要保持安静。
每晚保持多多少少的连接,这样就可以接受信息,接受感觉。这样的日子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