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听了《非暴力沟通》感觉自已的感受不是太深,我再努力去做。今天早上我去晨练了一个小时,回来了,看到儿子还在睡觉,当时的我,没有一点情绪,喊孩子起床,孩子很快起床了,可能也是感受到我的语言对她没有责备的语气。我看到婆婆做的红薯叶饼,儿子看了一眼说:妈妈,这需要蒜汁一起吃。我:对,儿子你说的对,你都想到了,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儿子本来准备再躺沙发上再眯一会。我这样一说,他立码又回来了,拿起捣蒜的开始忙录起来。我感觉孩子做的非常棒。我没有向之前那样说教了,孩子就是动力做事了。
我家孩子有挑食的习惯,开始吃早餐了,他表现出他碗里鸡蛋太多,孩子的奶奶从小就是这么偏爱,孩子不喜欢吃了。你说你挑出来感觉多的。我感觉他是没有食欲,一下还有情绪,就说:我要喝奶,我不喝粥了。当时我是有些生气的,我压住自己不发火,允许他不喝粥。我吃完饭收拾了餐桌,我去做我的事情了。心想你不吃可以。只要自己不饿。我不会去控制你太多,吃不吃饭是你的事。
到中午的时间他就从屋子里跑出来帮我浇水了。中午饭做好了,他没有情绪了,吃的很开心。我家老大,吃饭问题目前虽然没有完全调整好,但是,我没有情绪了,我完全结纳他这样,让他内心分清楚,自己不吃饭饿的是自己。我不会再去要求他了。慢慢调整。
学完非暴力沟通一直再想怎么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表达。突然感觉应该这样和孩子沟通:儿子我看到你不吃早餐,我感觉这样对身体健康很不好,你能认真的去吃早餐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妈妈也不再为你担心了。这样表达对吗?这几天学的不太走心。事情有些多。
区分观察和评论
“每次”“曾”等词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我看到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
“总是”“从不”等词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描述观察结果。
练习观察和评论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评论(无缘无故,发脾气是一种评论)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观察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观察
4.我父亲是个好人—评论
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评论
6.亨利很霸道—评论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观察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评论
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观察
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评论(爱发牢骚)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什么蒙蔽了爱 可异化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都会造成可异化沟通。 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两个概念混淆的问题,虽然心中并不想这样,但是当同样的问题发生过两三次以后,就会给这个人贴上标签,盖棺定论。即便这个人真是这样的,这种贴标签,盖棺定论。并不能改变什么,相反有的时候却会成为语言攻击或者是威胁……放下这种评判去沟通,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写在手上去实践,我对女儿有的时候也会这样,所以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