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事,这世界上也许没有比这两样更重要的东西了,两样少了一样,都不成社会。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两样哪个更重要呢?结论似乎不需思索,当然是人。原因很多,事在人为,人是做事的主体;事为人做,人是做事的根本。没有人,事既不需做也做不了,可见,在这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中,仍然是可以分出主次来的。所以,做事为做人,绝没有做人为做事的。做好事只为做好人,从没听说做好人只为做好事的。《论语》中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说到好人坏人的问题,可不是个小问题,人常说做人是一辈子,做官是一时。可见做人比做官重要的多,所谓做官,按黄炎培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做事。所以做人还是比做事重要的多。中国人重做人实在是太有传统了,美德、气节无不与做人有关,饿死不为五斗米折腰,女性受了侮辱动辄或悬梁或跳井都是为做人。当然,这里的做人,其实是专指做好人的,决不是可以随便马虎的做个人了事的。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这样才算是一个好人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首先我们将面临一个目标不明的问题,因为你一辈子追求做个好人却连什么是好人都不清楚不是很可悲吗?其次是人生的过程中也很危险,因为中国有两句古话你不能不听,一句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跟好学好,跟坏学坏的意思。另一句更可怕,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说你有学坏的危险了,而是你和坏人在一起,那就是坏人了,所以要做人,就必得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弄个明白。
怎样才算是个好人呢?增广贤文,三字经等古代蒙学篇目上说的很多,可惜太多,只好烦请读者自己辛苦一下了,抽空去翻翻。就今天我们日常的标准,大致应该具有善良的心地、正直诚实的品格、勇敢坚毅的性格以及虚心、宽容、谦让、好学等等美德,可是我们凭什么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这些美德呢?毫无疑问,看他做了什么事并且是怎么做事的。说到这,我们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做人比做事重要,但做人却需要以做事为基础,离开了做事,我们既无法认定他是个好人,也无法认定他是个坏人。
可能有人不服气,认为看他的历史就知道了,其实看历史也是看他过去所做的事,而且这是一个很靠不住的方法,因为我们看了太多的好人突然做了坏事,也看到了太多的坏人出人意料地做了好事。当然,自从好人做了坏事,我们就大呼上当受骗,从此把他当坏人,并且为当初与其为伍而懊恼不已,甚至干脆就不承认与其的过往甚密。但自从坏人做了好事,我们就刮目相看,从此把他当好人,后悔当初看错了人,直到下一个意外到来。其实他们还是他们,只是我们把好和坏看的太绝对了。
由此看来,由做事看人,这世上恐无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倒是就事论事,每件事都会有个相对的好坏之分,企图预先规避与人交往的危险看来是十分困难的,和好人在一起,就该努力学习他是如何做事的。和坏人在一起,就努力影响他不做坏事,退而求其次可以阻止他做坏事,再不行的话,只好独善其身,避免同流合污,为虎作伥了。
我们做人一辈子,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只与好人交往,这不只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实在是坏人不仅并无记号,而且总是避免使人看出自己的坏来,何况世事多变常造成好坏易位,再加上人自身的多变就更难有把握了。可我们早已是个社会,不管你如何的洁身自好,总免不了要出门的。就像你要求自己只跟干净的东西接触,未免天真了些,起码你要上厕所吧!
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话实在值得推敲,倘使墨者与朱者相近,又该是赤是黑呢?可能古人是先把人设想成原色的赤子吧,而这样的赤子,估计除了婴儿就是智障。
人是要交往的,关键不在你和谁交往,而在于你为什么交往,怎样交往,交往的原则是什么。人的交往是有层次之分的,不是你想要交往谁谁就会是你的朋友,那些被揭露的大腐败分子谁不是和大老板打得火热,谁又不是被所谓的大老板拖下水的,街头小混混高攀不上大老爷,大老板也看不上小公务员,但一抖落出来,你会发现所谓大老板,大老爷们除了衣着吃住光鲜干净以外,所作所为可就不那么干净了,从这点来看,高官们比小公务员的职业风险更大,只是人家在上,可以叫你注意交往,至于他,那是他的事,你最好闭嘴,何况人家交往的人看上去就有档次,有品味,有身份,顶多叫别人杀人放火,自己决不亲历亲为,不像你的朋友,弄不好就捋袖子,掉价得很!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越发复杂了,一味靠躲恐怕不是办法,但愿我们在任何时候心里都别忘了一杆秤,唯有它可以帮我们掂量人与人之间的点点滴滴,交友要慎,慎在原则,慎在心里,对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