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796
01 朋友圈的断舍离
人惧怕孤独,喜欢在社交中寻找价值感,似乎朋友越多,“人脉”越广,证明自己越有本事。事实真是这样吗?
英国人类学家邓巴认为,圈子数量增加,意味着社交负担成倍地增加,150人是我们可以保持社交关系的最大值。
交朋友就像是走进五星级自助餐厅,即使我们想扶着墙出去,胃容量始终是有限的,那不如吃好一点,营养均衡一点。鹅肝、生蚝、牛排、生鱼片,再搭配些蔬菜和谷物,啤酒饮料鸡米花之类的就别吃了,家门口就有,吃多了还不健康。
社交同样道理,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高质量的朋友圈里,保持、维护好20%的VIP,这些人带来的思维碰撞和机会火花,远远超过80%的大众。猫叔让我们向上看,升级社交圈,就是这个道理。
试图和所有人搞好关系,结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竹篮打水一场空。
02 无差别对待,是人际关系的大忌
《云梯》作者虞莹在千聊分享时提到,“差异化价值”才能让你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如果一项工作你做得70分,你同事做也是70,那在领导眼里,你俩没啥区别。而如果你同事能做到70,你能做到90,那这中间的20分,就是你的差异性价值。
这一点与猫叔分享的大惊喜、强感知不谋而合。群发短信就属于典型的无效社交,还记得春晚上那首歌吗?
原来你这是群发的短信,
你竟然还忘了修改后缀。
我顿时觉得过年索然无味,
就好像喝了一碗温白开水。
走量不走心,吃力不讨好。与众不同的高差异性,才能带来有效链接。
公司机票服务商价格不比别家低,有时甚至还高些,但十多年一直没换过,就因为有几次十一前后老板陪客人出国反复改时间,其他公司全都弄不到这么多头等舱票,只有他家能搞定,从此垄断高利润业务。
03 人脉以能力为基础
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机会接触到大咖,当时加了微信,事后却不敢联系,怕对方忘记我们是谁伤自尊,怕打扰对方失礼仪,怕“您好”之后无话题......
认识牛人容易,让牛人认识我们却很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也成为厉害的人。
婚姻讲究势均力敌,社交其实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