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尽管你一年只有1000块钱,或者500斤大米的收入,自己一年都不够吃,但他想从你这里拿走,就一定要拿走的,他可不管你够不够吃,不够吃自己去借,去努力。反正他想要,你不给,就是你的不对,至于他会怎样收拾你,那当然是看相对实力的大小,以及是否还具有残存的良知——这就如同本拉登和他的队伍来你家借钱借粮,以及普通小朋友来你家借钱借粮,以及乞丐来乞讨和化缘的区别。也许别人只要一点点儿而且会还,也许要一点却不还,也许要很多甚至全部却不还,给不给,给多少,都是要看人下菜碟的,或者说见机行事。
至于本拉登和他喊的人制定的规则,合不合理,遵不遵守,也是需要自己去权衡的,当然,本拉登绝不会认为他们多制度的规则不合理,他们绝不会认为没有充分考虑和尊重你的权益——其实我这里说的本拉登,包括一些学校校长,也包括一些家规——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也许无数人在试图为别人制定规则的时候,都是差距不大的——当然毫无疑问有的人更懂得体谅、尊重和沟通。有时候,其实别人根本就懒得替你考虑,你以为你是谁?狼吃羊需要考虑羊的感受吗?实力对比是需要的。
比如你创造的价值是一万,另一个创造的价值是五千,但你们工资都是五千,而老板希望你们创造的价值是两万,无数老板并不会因为你创造的剩余价值比别人多无穷倍而在意你,只会说你们俩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都是饭桶废柴——至于他的要求和市场情况是否匹配,人家是不会去管的。反之其实也一样,有人创造的价值非常低,但他的要求却是非常高,人家也不会去过问市场基本情况。
再比如你原本价值是一万二,由于各种原因,你接受了2000的待遇,有些人也不会因为只给了你零头而觉得你的付出有多重要,他只知道我给别人也是2000,给你也是2000,你们都得给我创造价值,如果导致我产生了损失,那么你就是罪不可赦的。
还有些人卖东西给有些亲戚朋友,明明给的是极其优惠的价格,但人家还是觉得你赚了他钱,即使你是成本价,人家依然不在乎——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再看大多数人对别人的帮忙和不帮忙的心态。之前你帮了他九次,九次他都非常感谢你,你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但第十次找你帮忙,由于你觉得这忙不靠谱不能帮,或者的确自身有难处而不能帮,或者是彼此对事情的看法不同而导致他觉得没问题但你觉得有问题而不能帮,也许你们的关系就会瞬间进入冰谷。这大概并不是人的善恶的问题,而是曾经的帮助激发大脑所产生的多巴胺甚至神经元连接,经过长时间的洗礼,以及所剩无几了,而损失厌恶又是人们很难跨越的坎,因此最后一次、最近一次的伤害,实际上远大于残留的感恩——这和数字大小对比并不是一会事儿,而是最终残余的感恩和不满的对比。当然,最后一次的伤害也会随着时间而淡化,也许有一天,最终还是感恩占据了上风,于是关系趋于缓和,甚至可能由于反思和改进,会取得更好的进展——这就是人们从失败和痛苦中学习进步的机会。
很多时候,的确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贪婪,或者说仅仅是脑回路的认知缺陷,引发了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