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我的前半生》,三十岁的女性朋友圈中,掀起了一轮对“全职太太”和“职业精英”的热烈讨论。剧中,马伊琍和袁泉是一对性格迥异的闺蜜,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在三十四五的年纪里,经历着生活的大波折。虽然才播到第10集,但我相信,被离婚后的全职太太马伊琍一定会在职场上华丽的逆袭,而职场精英袁泉也一定会放下执念,拥有感情和家庭。这似乎才是完全女性的终极目标: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所以,不禁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向前一步》,书的作者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一个拥有美好家庭和事业的女人。让我们跟着她,一起来找找制约我们女性职场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一、先做个小测试吧
亲爱的你,正在为梦想工作,还是为生计奔波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吧。从以下词语中分别挑几个来形容你当前的工作状态和理想中的职场形象,你会怎么选呢?(自信;恐惧;积极;拖沓;热情;应付;投入;懒散;领导范;听指挥;上进;求稳定;有担当;逃避;总有新点子;但求无过)
理想中的你是不是踩着小高跟,化着精致的妆,穿着合身的套裙,说着流利的英语,接受着众人目光中的艳羡。而现实中的你呢?每天睡不醒,随便拎一件衣服上身,坐在办公室却想着孩子的奶粉没了,领导交办的事情总是赶在最后一刻才勉强完成。
你是否想过,是什么让我们与理想中的自己渐行渐远?是社会和生活的压力?还是心中的恐惧桎梏了自己?看完下面的内容,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职业女性发展的外在障碍
(1)生理条件决定女性为家庭付出更多
20世纪初,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拮据的家庭总是省吃俭用也要把儿子送去读书,把家庭的命运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而女儿们呢,及早持家干活嫁人便是极好的。
《活着》中福贵忍痛用卖了女儿的钱送儿子进私塾,而书中谢丽尔·桑德伯格的祖母和妈妈却幸运多了,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一结婚便辞掉了工作,回归家庭。因为在前几代人的观念中,似乎从没有想过一个女人在生完孩子后仍然可以继续工作。
现在,“全职妈妈”已成为了一个选择,而不再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大进步。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一手抱得了萌娃,一手写得了文档。但她们哪里只是从事着一份工作,明明就是双份,一份至少8小时的带薪工作,一份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的16小时无薪工作。睡不好的觉,操不完的心,一点点耗尽时间和精力,若没有长辈帮忙,若没有丈夫一起分担,哪还有力气大呼我要全身心投入工作。
身边有个相亲无数的男性告诉我,在他相亲的女孩中,有一种职业的女孩会优先考虑:教师。问其原因,他的回答很简单:教师时间多,能顾家。
(2)社会成见束缚了职业女性的发展
桑德伯格说:“个人怎样决定自己能做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社会期望塑造出来的”。一个男性只要事业成功,就是受欢迎和认可的,哪怕离婚N次,都只会被形容为钻石王老五。可一个离婚的女人,不管事业多么成功,都依然会被认为不幸福。社会不鼓励女性工作强势或有抱负,还专门为女性发明了两个词:“女博士”和“女强人”,谁若是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似乎就意味着:“婚姻不幸”“孩子不爱”。这本是一种奇怪的理论,但却被很多影视作品刻画的深入人心,如《穿Prada的恶魔》中的米兰达。
这种奇怪的理论就叫——成见威胁,是指当一个群体的成员形成一种负面的固有认知后,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按照这种认知行动。
性别成见威胁是从小就潜移默化了的,幼小的女孩就该喜欢洋娃娃,而不是汽车;上大学选专业,男孩霸占理工科,女孩独领文史科,这种选择大多是基于女生数理化学不好的成见;而工作后,男人选工作看的是职业发展潜力,女人看的是是否能兼顾好家庭。在此社会成见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敢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上进,为了不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面对机会也不自觉的退缩,从不觊觎领导的位置,安分守己的完成本职工作。
三、职业女性发展的内在障碍
五年前,麦肯锡对财富500强企业的4000多名员工进行调查,其中,男性有36%的人想要成为CEO,而女性只有18%。文中数据还显示,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拥有本科学历的人中,女性居多。这至少说明,女性在学习和研究能力上并不比男性弱。
但为何身居高位的女性,或想身居高位的女性这么少呢?真的是被外在障碍阻挡了吗?桑德伯格提出:这是因为女性普遍缺乏想当领导的进取心。更深层次的说,是因为诸多的障碍化成了内心的恐惧。
绝大多数的职场女性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认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工作;熊掌=家庭;没有谁会为了工作而舍弃家庭。在这种传统而偏颇的观念认识中,事业上的更进一步,可能意味着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会让女性害怕丢了家庭,害怕被评判成糟糕的母亲或妻子,害怕的太多,以至于根本来不及衡量自己是否有领导才能,就已经先否定了这条道路。
前段时间看《奇葩说》,入选的新奇葩中有一位女性来头很大,身上贴满了耀眼的标签:北大本硕,学霸才女,500强白领,全职妈妈,创业家,百万估值公司的CEO。她叫刘楠,她与五个男CEO一起参加商业论坛,主持人依次向他们提问:“你是如何做用户增长的”,“你如何为企业提高利润”,唯独到她,画风一转,“请问,你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这就是大众眼中男领导与女领导的区别。而女领导们的世界又是如何呢?刘楠说,现在女CEO们比的不仅是谁家公司上市了,而是谁家公司上市了却还没离婚,这才叫真厉害。
职场女性,不管刚上班的小白领,还是资深的大老板,总是容易被“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的恐惧所困扰。
四、若心无恐惧,你会做什么
我们已经了解了在女性职场发展中,来自外在的社会成见和内在的心理恐惧会让阻碍我们的发展,那这些障碍是否可以跨越或破除呢?
桑德伯格用大量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女性可以同时拥有家庭和事业,也可以让二者都顺利发展。”在《两性相处》一书中,论证得出: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时,不仅能共同分担经济压力,还能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对婚姻,对家庭关系也同样有促进作用。布兰迪斯大学的教授对“工作——生活平衡”做了研究发现,“担当多个角色的女人焦虑更少,心理上也更健康”。职业女性收获的不仅是经济独立,还有稳定的婚姻和更高的幸福指数。
桑德伯格的亲身经历也验证了事业和家庭并不矛盾。她从小就被教育婚姻优先于事业,大学毕业时,因为害怕可能成为丈夫的约会对象跑掉,毅然放弃了海外的项目机会。24岁专心寻找“适婚对象”,结了却又闪离;35岁事业小成,爱情再丰收,迎来了宝宝和事业巅峰。
当前各种畅销书籍和热门公众号,无一不在鼓励女性经济和精神独立,无一不在鼓励女性向前一步。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在打破各种社会成见的壁垒,在转变观念,战胜心中的恐惧,做理想中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的职业梦想吗?是否想要跨越这外在和内在的障碍?挑一个安静的晚上,问问自己,若心无恐惧,你会想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