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章,看自己能坚持多久吧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资源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大多数社会中资源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选择配置。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不过是在生活中互相交易的人们组成的群体。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学习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1.1.1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个人所面临的资源的权衡取舍(如何分配宝贵的时间)
社会所面临的权衡取舍:效率与平等
效率 (efficiency):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的利益。比喻成经济蛋糕的大小
平等 (equality):指将这些利益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比喻成如何分割蛋糕
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了解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的决策
1.1.2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当作任何一项决策时,都应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1.1.3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地微小增量调整,是围绕所作之事的边缘的调整。比如吃饭的时候思考是否再多吃一个蛋糕。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作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1.1.4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其直接影响,还应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政策改变了激励,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前四个原理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以下三个原理讨论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2.1 原理五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贸易使得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1.2.2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就是市场上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经济活动的工具。
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驱动,市场上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1.2.3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我们需要政府的两个原因分别是:
1.只有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价格才能引导市场经济。例如我们依靠法律来确保我们对自己生产出的东西的权利。价格依靠我们实施自己权利的能力。
2.价格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原因有二:
1.外部性(externality):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工厂污染周围居民的饮用水造成健康问题,市场不会将这种成本考虑在内)。
2.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单个人或公司(或某个小群体)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如垄断
另外,价格不能消除经济福利上的巨大不对称。
因此政府需要对上述情况进行干预。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上述7个原理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
1.3.1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基本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即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一国生产率的增长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时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1.3.2 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
1.3.3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量的增加虽然导致了物价水平的上升,但是也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需求的增加引起企业抬升物价,雇佣更多工人。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因此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取舍关系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至关重要。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破窗谬论:一群无事生非的青年打碎面包店的窗户。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面包师不得不花钱修理窗户,这会增加修理工的收入。修理工拿增加的收入用于支出,又增加了其他卖者的收入,以此类推。支出链成倍扩增,带来更高的收入与就业。然而经济学家认为:如果面包师没有把钱用于修窗户,他可能会用于买衣服。那么裁缝就会有可用于支出的新的收入,以此类推。破窗并没有引起新的净支出,只是从别处转移了支出。
破窗并没有创造新的活动,而只是创造了不同的活动。人们看到了发生的活动却没有看到本来会发生的活动。
真正的进步来自于工作岗位的消灭。过去需要90%的人种庄稼,现在只需要3%。我们的状况并未因此恶化。
我们要做的不是计算工作岗位的数量,而是使每一个工作岗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