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谱”是慢学校新开发出来的学习工具,帮助学员们将知识系统化并可视化。没用以前我以为只是一个概念图的电子化工具。
我去年才学会用概念图画一本书,自觉得概念图对读难书的帮助已经很大了,我喜欢手画,因为记忆会更深刻。电子化的概念图除了拿出来show,还有什么意义?我好奇。
尝试用“知谱”画一本经典老书《实践社团》。去年第一次共读的时候,实践社团的模型帮我们在尝试运行转行实验室的初始阶段有很多借鉴意义。通过大家对身边组织的观察和讨论,让我对青色的实践社团在探索知识过程中自生长特质非常着迷。我与共读学员建立了一个实践社团研究院,还利用社团知识延伸出一个社团小诊所。希望通过探索实践不断深入学习。在为慢学校内外各类社群“看诊”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初建社团的目标如何设立更有利于社团实践的快速启动。已经建立了社团如何设计实践让成员保持活跃度。如何设计有效工具帮助社团发展是我们诊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这次我再次重读,希望通过概念的深入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我在知谱上开始记录第一个关于实践社团的卡片—什么是实践社团。然后我看到了下面这张地图。接着我就从其中一个要素“社群”开始着手整理书里的关键概念。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两张卡。
再次回看到我的知识地图,如下。
我看到“领域”与“结构”没有关系,这需要进一步补充卡片,同理在“学习”和“知识”之间“领域”和“知识”之间也应该有联系。就这样,通过查看知识地图的变化,不断在书中有目的的寻找相关概念知识补充到知谱里,将知识地图里断裂分裂的知识点,一点点联结起来。
画完一本书以后,我感觉打开了探索知识的万花筒,阅读难书的时候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兴趣大增。我随时可以检验我的基础知识是否理解透彻,我是否有知识的缺口。我还可以体会到知识联结过程中醍醐灌顶的喜悦……
最后看看成果图:
这是一张《实践社团》书的概念图。书中涉及我需要的关键概念所有知识卡。通过观察我发现外围的一些重要概念是书中提到但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扩展。比如社团的设计只有原则,没有方法;社群学习如何设计管理社群中产生的知识,需要哪些技术支持,社群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如何转化图中没有更多体现?知识有哪些分类等等。
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本书里找不全答案,需要从其他书里继续寻找。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通过阅读其他书目,补充新的卡片后的实践社团概念的概念图。补充的卡片虽然还不多,但从微小的差异中我还是获得大大的惊喜。
这是一张实践社团概念的概念图。两者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实践社团概念的概念图是通过阅读不同书所获得的结果。
在整理《情景学习》概念卡片的时候,发现其中的“合法边缘性参与”概念除了可以用于实践社团的设计,还可以适用于《转行》过程中发现新自我的简单易行方法。三本完全不同主题的书,就这样被联系在一起,我当时就忍不住心中的喜悦,马上和转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分享,原来我们之前所有的尝试行为是有理论支撑的。当具象化的事物有现成的理论支撑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概念的理解,不断迁移应用,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我用“知谱”画一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再回顾我手画一本书的概念图,我发觉当时的我更多局限在一本书的概念里,局限于将一本书读懂,然后去应用一本书所理解的知识去实践。虽然也会用混合不同卡片去思考,但系统性不足。
现在用“知谱”以后,卡片记录必须跟思考紧密结合,我不再局限一本书,更容易立足概念本身去学习,探索的主动性更强,好奇心更重,通过知识地图的变化可以清楚感受和观察到自己的心智在慢慢成长。
使用“知谱”以后,我阅读和思考更主动,通过对概念的梳理和多方面验证反思,知识联结和迁移的能力明显加快。以前我对理论书尤其是西科类理论书痛恨之极,因为有太多概念的边界问题让我觉得有割裂感。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不再困扰我。接下来,我会继续以实践社团为核心,边探索边设计社群建立和发展的工具包,供自己和学员使用。